出動這么多大軍,耗費這么多糧草,圍困這么多天江陵
現在要撤軍不打,孫權如何能答應?!
“吳侯。”劉備繃著臉,道:“江夏情況危機,必須救援,否則”
“信使路上耽擱多日,說不定江夏已經丟了。”孫權提醒道:“皇叔此時回去,恐怕也無濟于事。”
“屆時,不但江夏救不了,南郡也沒了,咱們兩家全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別說,孫權雖是因利益得失,而不想讓劉備撤軍。
但至少這個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還請皇叔冷靜。”孫權再度開口,“曹軍圍攻江夏,說明藏在咱們身后的曹軍已經走了。”
“沒了身后的憂患,咱們完全可以進攻江陵,快速將其拿下!”
沒了身后的“曹軍”,正面身處襄陽的萬余曹軍,反倒比較好提防,確實可以對江陵發動進攻。
“拿下江陵后,咱們再回軍江夏。”孫權承諾道:“我方定然全力相助,事成之后咱們再置換土地,如何?”
劉備沉吟不語,表面上是在思考,實則根本不想答應。
江夏是劉備的,讓劉備放棄江夏,放棄自己的地盤,然后去幫助孫權打江陵。
這相當于劉備放棄自身利益,去幫孫權謀取利益。
劉備又不是圣人心里肯定不想答應。
反之,孫權則是想落袋為安。
誰知道回軍江夏后,又會出現什么變故?
不如趁著劉備還在,快速打下江陵、占據南郡,孫權怎樣都是穩賺不賠。
之后幫不幫劉備收復江夏,主動權也捏在孫權手中。
一時間,雙方就去留問題僵持,誰也不肯退讓。
關羽不動聲色,暗暗給張飛使了個眼色。
“說得好聽!”張飛翻臉道:“萬一江夏沒丟呢?死的不是你的人、丟的不是你的地,你當然不心疼!”
“別回頭幫你打下江陵,你翻臉不認賬,不愿幫我們收復江夏,我們找誰哭去?”張飛質問道:“你賠嗎?!”
“放肆!”劉備大聲呵斥,“吳侯是我舅兄,你豈敢如此無禮?!”
“大哥。”關羽拱手道:“三弟就是這人,說話不過腦子,你又不是不了解。”
“何況話糙理不糙。”關羽繼續道:“孫劉雖有聯姻之親,但親兄弟還明算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