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擲”,就是賞再擲之權。凡擲諸“渾花”、諸“賞采”、“真本采”、“傍本采”、打得敵馬、疊成十馬或二十馬、飛得馬等,皆可再擲一次。此外,別人擲自家“真本采”、“傍本采”、上家擲罰采,也賞自家一擲。
柳沖之笑道:“螳螂捕蟬,焉知黃雀在后,誰打落誰,可還不一定呢?!?/p>
原來林楚玉有兩路馬離的甚近,總數有十五馬之多,離林懷玉也是不遠。
三樓之上,史嘲風和宋仲珩各有數枚棋子打入敵陣,卻只是交換了一兵一卒,并未急著交戰。
宋仲珩呵呵笑道:“林家閨女和姓雷的小子配合無間,對小林子已成前后夾擊之勢。那個叫瑩兒的想是手氣差了一些,擲出來的點子都小,落后太多,小林子又要爭先,孤軍深入,兩個小姑娘配合還是差了一些?!蹦谴蝰R的棋盤雖比尋常棋具大了一倍,但三樓望下去,也是難以分辨,偏偏兩人卻是看的清清楚楚。
史嘲風不動聲色,道:“棋局尚未過半,言勝負為時過早。”
說話間,雷武龍已經搶先過了函谷關。但隨后林懷玉忽然有如神助,連連擲出“賞采”“真本采”,連續“賞擲”之下,悄無聲息靠近了雷武龍。
眾人都是緊張,齊齊盯著林懷玉一只玉手。只見林懷玉皓腕輕搖,三顆骰子在桌上打轉,兩顆先停,一顆是五、一顆是二、另一顆還在骨碌碌打轉。
宋源寶大睜雙眼,雙手握拳,大聲喊道:“四!四!”
林懷玉的本采正是“二四五”,骰子落地,若是個四,那是擲出本采,又可得“賞擲”一次。她只需擲出十點以上,就能出動十馬,將前面雷武龍打落。
雙方都是緊張,柳沖之和歐陽宗華也是按住臺邊,大聲叫道:“雜采!雜采!”
歐陽宗言一邊,霍中閣和封長逸年紀不大,正是玩樂的年紀,此際叫的比誰都兇,滿臉通紅,比自己賭斗還要興奮。
那骰子終于漸停,乃是紅點朝上。歐陽宗言一伙如遭重擊,欒星來連連搖頭,柳沖之和歐陽宗華齊齊嘆了口氣。
骰子原來只有“麼”是紅色,其它五點均為黑色。四點變紅有個典故,叫唐玄宗“賜緋”。
清趙翼《言鯖》所載,有一次唐玄宗與楊貴妃彩戲時,將敗,唯有“四”可贏。當一顆骰子還在桌上旋轉未定時,唐玄宗口中大聲吆喊“四”字,結果骰子停下后果然是個“四”。
唐玄宗大喜,便命高力士為“四”賜“緋”也就是改為紅色,以后的骰子“麼”和“四”便都為紅色。
此際四個紅點在上,林懷玉又是擲出一把“真本采”。隨后加擲一次,更是個十四點,共計二十五點。當下十馬齊上兩步,將雷武龍十馬打回赤岸驛。
沈放一邊,歡聲雷動,宋源寶直笑的合不攏嘴。
四人打馬都是謹慎,前后計算周詳,除了開始瑩兒被打落三馬,再無人落子。此番林懷玉出手打落十馬,更是在雷武龍剛過函谷關不久,可謂是大漲士氣。
或許是真的有運勢一說,雷武龍受挫,林楚玉也是接連不順,連連擲出小點,還擲出一次罰采,一次瑩兒的本采,等于白送瑩兒兩輪。
如此一來,場上形勢忽變,原來領先的雷武龍反是落到最后。林懷玉借機拉開與林楚玉距離,瑩兒也趁勢追上。
隨后霉運不斷,雷武龍眉頭緊鎖,挽起袖子,一把擲下,幺點、二點、三點,“小浮圖”,又是擲出“罰采”。
罰采只有兩樣,另一個便是二幺帶一個兩點,又稱“小娘子”。這兩個點數出來的幾率都是不高。雷武龍卻已是連出兩把,更悲哀的是,連續都是林懷玉得利,優勢越來越大。
雷武龍連連搖頭,自己已經灰心喪氣。
林懷玉一路領先,眼見已經到了“飛龍院”。“飛龍院”距終點只剩一步之遙,也到了最難之處。過“房河”“天龍”就會遇到“五夾一塹”,五夾一塹前后相連,一字排開。
馬如果落入“夾”中,只有擲出夾采才能跳出。所謂夾采即“么六么”、“六么六”,之類,需依被夾骰子的點數行馬,如“六么六”行一步,“么六么”則行六步?!皽喕ā币菜銑A采,如擲“碧油”(點為六、六、六)行六步,擲“滿盆星”(點數為么、么、么)行一步等。
人們常說的“夾七夾八”,便是從此而來。
“尚乘局”前最后一路叫“塹”,至塹不論前馬、后馬,馬數多寡,均不許打,都一同落塹,叫“同處患難”。
落塹后,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才能飛出:自出得“堂印”、“碧油”等渾花賞采以及“真本采”、“傍本采”;別人擲自家“真本采”、“傍本采”;上家擲“小浮圖”、“小娘子”罰采;下家擲“真擔”、“傍撞”。
飛塹需按開始下馬時每次下的數量,依次飛出,不許任意胡亂飛。每飛一匹賞一帖。全部飛出方可“倒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