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市的一角,新開的“大唐皇家草紙行”門前,徹底成了長安城最熱鬧的所在。
車馬喧囂,人聲鼎沸。
一種質地微黃,略顯粗糙,但價格僅為上等宣紙一成的“惠民紙”,只用了三天,就如洪水過境,席卷了整個長安的低端用紙市場。
不光是“時報署”在用,就連那些需紙如流水的學堂、商鋪,甚至囊中羞澀的尋常百姓,都開始瘋搶。
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寫寫畫畫,便宜才是唯一的道理。
那些囤積居奇,準備看朝廷笑話的紙商們,此刻正癱坐在自家堆滿宣紙的庫房里。
他們視若珍寶的“陽春白雪”,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堆無人問津的昂貴廢紙。
與此同時,刑部大牢的深處,正上演著另一出奇景。
往日陰森壓抑的牢房,此刻燈火通明,叮叮當當的雕刻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一群蓬頭垢面的囚犯,眼神卻亮得嚇人,正圍著幾張桌子埋頭猛干。
他們面前擺著上好的棗木塊和精鋼刻刀,雕刻的正是《大唐時報》所用的活字。
一個外號“鬼手張”的囚犯,曾因偽造傳國玉璽的仿品,像得能騙過半個朝堂而鋃鐺入獄,本以為這輩子就爛在牢里了。
可現在,他成了這里的技術總監。
他捏著刻刀,手腕翻飛,不過一炷香的功夫,一個筆鋒遒勁、神韻十足的“唐”字便已成型。
旁邊負責驗收的工部官員看得眼皮直跳,這手藝,比宮里那些宗師級工匠,怕是也差不到哪兒去!
“張三,這個‘安’字,最后一捺的筆鋒,再飄逸一點,要有太宗皇帝御筆的萬分之一神韻!”一名弘文館的老學究,正背著手,像個監工般指點江山。
“好嘞,博士您瞧好吧!”
“鬼手張”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
他才不管什么神韻,他只知道,再雕八百個字,他就能減刑一年,滾出這個鬼地方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而減刑的誘惑,遠勝萬兩黃金。
這群曾讓朝廷頭疼不已的偽匠、蟊賊,如今在大唐官方的“招安”下,爆發出了驚人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他們不僅效率奇高,甚至還在枯燥的工作中,玩出了花樣。
幾日后,新版《大唐時報》橫空出世。
報紙用的是廉價的“惠民紙”,拿在手里輕飄飄的,帶著一股草木的清香。
長安的百姓們毫不在意這些。
他們旁,配了一副木刻插畫。
畫上的舞女身姿婀娜,眉眼含春,衣衫褶皺與飄帶的動感,都刻畫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