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城第一酒樓比賽前一晚,天香樓的后廚燈火通明。
江小滿正拿著一本考核冊子,同顧九翎商量著最后代表天香樓參賽的人選。
這冊子里記著半個月以來天香樓每個廚子的考核成績,從刀工到火候把控,每一項都記得清清楚楚。
備賽的這些日子,她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她每日早晨出攤,午后收攤就帶著阿義、阿正、阿勇他們三人往天香樓趕。
此時正是客人最少的時段,后廚比較空閑,她便借這時間,給天香樓的廚師、幫廚們做系統培訓。
和其他大廚的經驗教學不同,江小滿的培訓主要是融入了現代后廚的標準。
比如食材分類存放的規矩、刀具砧板生熟分開的細節,甚至還有應對食材臨時變質該如何應急的方案,讓廚子們都覺得新鮮又實用。
起初顧九翎是想讓江小滿在天香樓的大廚里指定幾個人參賽,省時又穩妥,卻被江小滿否決了,“比賽比的是真本事,天香樓后廚的每個人都該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她在同顧九翎商議后,重新定了規矩,不提前指定參賽者,只要能通過她這個半月的考核,不管是資深大廚,還是年輕的幫廚,都能代表天香樓站上賽場。
她也借此機會讓阿義、阿正、阿勇三人同天香樓的廚子們一起訓練。
一來是想讓他們多學些酒樓后廚的規矩,二樓也是盼著他們能借這次機會練出真功夫。
這半月和天香樓廚子們相處下來,江小滿也摸清了此地廚子行當的默認規矩。
大多數廚子都是自幼拜師,跟著師父從最基礎的切菜、顛勺學起,頭兩年純屬學藝,沒有任何收入,全靠師父包吃包住。
等熬過兩年,學到了些本事,師父才會根據他們的能力給些月例。
直到他們能獨立做出師父的拿手菜,才算真正出師,有資格去酒樓應聘掌勺。
但基本上大酒樓掌勺都是繼承制,最優秀的徒弟才能接手師父的灶臺,繼承大廚之位。
也正因為這般,此地的廚子們對吃食方子特別看重,平日里連切菜的手法和標準都不愿輕易外傳,更別說分享獨門食方了。
所以江小滿愿意毫無保留教他們改良天香樓現有菜式,分享技巧時,廚子們才會格外賣力,連帶著對競爭參賽的公平機會也格外珍惜。
顧九翎拿著考核冊子,當眾宣布了參賽人選,“朱威、許奎、程大志、包明明、上官勇。”
“大賽指定的蟹粉小籠這道菜式,由上官勇負責完成,其余菜式你們四人分工配合。”
他話音剛落,站在江小滿身后的上官勇猛地抬頭,黑眸里全是不敢置信,說話時,聲音都在打顫。
“我、我真的可以嗎?”
他心里既激動又忐忑,他知道這個機會是嫂子替她爭取來的。
蟹粉小籠的食方是嫂子的,并不是天香樓的,這段時日,天香樓售賣的蟹粉小籠,都是他早上帶著在家中提前拌好的餡料和提前和好的面團來想做的。
天香樓的后廚師傅們誰也沒見過完整的制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