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印信,被停職了
云遮住太陽,二堂里暗了許多。
顧正臣看著高暉,淡然一笑:“按律執(zhí)法,給杖受刑,楊百舉承受不住,怎就是本官失職了?”
高暉板著臉,冷冷地說:“杖刑本是懲治,非要人命。何況楊百舉是通判,府衙大員,怎能隨便找些由頭便往死里打,若是如此,本官是否也能以私募吏員、雜役,意欲控制府衙治罪于你?”
顧正臣凝眸,起身道:“今日我這知府大印不交也得交了?”
高暉端起茶碗,碗蓋碰觸著碗身,發(fā)出叮叮的聲響:“顧知府,本官如此安排也是為了你好。等朝廷對你杖死通判事有了結(jié)果之后,該是你的權(quán)印還是你的。現(xiàn)在交出知府印,你還能留在知府宅。”
隱在話外的意思是:
你不交,我也能讓你換個地方住。
顧正臣苦澀不已,對蕭成吩咐:“把印拿出來吧。”
蕭成頓時怒了,看著顧正臣喊道:“豈能交出,沒了權(quán)印,你還算什么知府!眼下抓了如此多人,得罪了那么多人,一旦沒了這權(quán)印保護,你會……”
“拿印!”
顧正臣打斷了蕭成,面色陰沉。
蕭成無奈,從腰間掛著的囊中取出一枚銅印。
明朝和后來的清朝不一樣,清朝采取的是掌印官雙印制,即衙門內(nèi)設一堂印,不能出衙署,掌印官再給一行印,可以在外出時使用。
明代的官印就一枚,知府是掌印官,只要不出府治之地,印信可以隨身攜帶,也可以留衙門之內(nèi)。
無論印在哪里,基本上都在掌印官身邊。
顧正臣不喜歡隨身帶府衙的印,這玩意擱袖子里太沉,放胸襟里硌得慌,一個二寸五分正方形的銅版,上面插著一根中指粗長的棒子,沒半點美觀性可言,也不知道弄只老虎、烏龜什么的東西……
印信底部是陰刻九疊篆“泉州府印”四個字。
九疊篆是盛行于宋代的“國朝官印”字體,筆劃折疊均勻,筆劃布局呈正方形,可以填滿了印面。每一個字的折疊多少,則視筆畫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因為“九是數(shù)之終,言其多也”,一般用“九疊”。
明代官印大部分是九疊篆體,不過罵人的不一樣,監(jiān)察御史用的是八疊篆體印信,少的那一疊,不知道是少說兩句的意思,還是圖個吉利數(shù)……
顧正臣審視著印信,交出去之后,自己雖然還是知府,可沒了辦理政務的權(quán)力,不蓋印的告示是假的,不加印的文書發(fā)不出去,不給章錢糧都調(diào)不出來,更無法拘傳勾牌……
“高參政,這印信交出去,不知你打算用誰代掌?”
顧正臣看向高暉。
高暉起身走向顧正臣,伸出手:“這個就不勞你操心了。”
顧正臣將印擱在高暉手中,后退一步,輕松地說:“既是如此,那本官便休息一段時日。”
高暉檢查過印信,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