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鄴城。
幽州大亂,許多二千石都已投向袁紹,甚至關外烏桓亦有同盟往來,這些人打著的旗號都是為劉虞復仇,從而投袁而背公孫瓚。
這讓公孫瓚只能龜縮在易京之中。
公孫瓚駐易京起高樓無數,囤積無數糧草,幾乎將大量郡縣的百姓存糧清掃一空,可資數年之久,號稱三百萬斛。
他的想法既可笑,卻又無奈,他打算龜于易京幾年,等到天下時局再有變化,再伺機而動。
故此,局面也是一面倒向袁紹,可見北方四周之地,外聯馬背胡騎,西合并州諸族,再聯合關外諸侯以威脅曹操的大略,可謂唾手可得。
這些可都是好消息。
但唯一不好的消息,又和許澤有關。
袁紹將情報焚燒后,冷然與許攸說道:“這個許子泓,先在瑯琊鎮壓了臧霸等泰山眾,后回許都切斷了我與董承之往來。”
“他這是沖著我來的啊。”
袁紹深吸一口氣,心中難受至極。
除卻許澤之外,郭嘉亦是時常派出暗探,侵入至冀州境內,隨著這幾年的商旅往來,已派出了恐有數百人。
許澤、郭嘉,感覺這兩人到了曹操那,現在連裝都不裝了,干的事全是在報復我!
不就是把你們趕走了嗎!何至于此啊!
現在回來,我也能將你們供起來當兒子對待啊!
什么出身、家世,都不是問題嘛!
袁紹現在也想明白了,只要肯跟隨他,家世并不重要,反正大業得成之后,也定會成為世家,以功績換得功成名就。
只是可惜,幾年前創業之時,卻還很需要世家支持。
“主公,且先看看宛城回信。”
許攸遞來了密信,袁紹看后,笑著冷哼一聲:“哼,這個張繡,定然是待價而沽,不肯立即歸降,想再觀望。”
信上張繡婉拒了袁紹結交同盟之請。
可實際上他卻是得劉表養著,駐扎在宛城而已。
袁紹走了幾步,問許攸道:“你讓我看此書信是為何?可有什么想法?”
“曹操定會攜天子詔書親征南陽,宛城居于豫州之南,若是日后曹軍與主公大戰,則戰場為北,一旦對峙很難大幅度調動,故此南方之隱患定要根除。”
“他一旦去宛城,張繡不知會不會抵擋,但若能因此耗損曹軍,牽扯住數年,亦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