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情勢危急,只想救國,卻忘記了事以密成的道理……”荀攸言簡意賅。
提及此事……無所謂,也有點累。
許澤樂道:“那公達先生,你是怎么回到潁川的?董卓知道這事竟然沒有當場殺你們?”
“他顧及世家威望,其實也不敢太惹眾怒。”
如果士人全部反叛,董卓連蔡邕這些人都招募不到,那么朝堂將會一直處于崩塌之態。
“哦,所以當時也不敢殺?”
許澤倒是聽說過董卓自小以來的事跡,也算是梟雄了,只是進了雒陽之后,染上了角色扮演,喜歡讓宮女穿皇后、嬪妃的衣服給他搗藥。
荀攸苦笑了一聲,道:“當時將我等下獄,一起行事的有議郎鄭泰、種輯……”
“對,就是這個種輯,”許澤咧嘴一笑:“他最近有兩次得董承相請,去了董承的府邸,進密室而談。”
“我料想,這人行事當真不周密,這次恐怕又要走漏風聲。”
荀攸眉頭一皺,種輯到了許都后,依舊是侍中職位。
侍中算是閑散雜職,幾次提貶位置都不算重要,隨行在側處理許多事務,早年武帝常以此為親近的臣子加官。
侍中是個無定員的官職,但是大多都是由名儒或者貴族的子弟來擔任,也是一種鍍金的手段。
到許都之后,荀攸和種輯少有來往,聽聞許澤這么說,他心里也有點慌,搖頭道:“在下不知此事,君侯若是懷疑可以讓校事府去拿人。”
“他們難道沒有找過你?”
荀攸對此表示了沉默,片刻后笑道:“在下常在軍中,自然不在旋渦之內。”
“那你回一趟許都如何?”
許澤懇切的問道,他的心中自有不少安排,以荀攸為切入點最好。
荀攸比荀彧來得晚,因為才學和關系得到重用,在淮揚大戰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名列功勞簿上,等待擢升,按照他的資歷和功勞,去外面做一地二千石完全足夠,只是曹操更想將他帶在身邊而已。
荀攸不崇尚曹操唯才是舉的主張,也沒有經歷早年共患難的情誼。
且,他也可以代表荀氏,荀彧不在、尚書臺出了亂子遭到問責,荀攸其實是個不錯的拉攏人選。
而且,現在的形勢和當年挺像,至少在種輯這些人眼里很像,曹操完全是更為高明的董卓,攬勸之能讓人難以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