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可有想好,回去之后想要個什么官職?”
華歆和許澤并排走著,清河大戰之后,幾乎奠定了冀州局勢,曹軍可以趁此時機高歌猛進,盡取魏郡。
而許澤因為駐軍清河,可以橫在渤海、魏郡兩地,戰略不可謂不重。
不需要出兵多少,就能夠擁有功績。
回到許都,肯定是要進車騎或者九卿之位了。
許澤臨近三十,正是最頂峰旺盛的年華,資歷、功績盡皆足夠,如今進九卿絕不會有人再說閑話,再論底蘊,也是少有人能敵。
他雖然沒有世家的出身底蘊,但是身邊全是依附同行的世家。
許澤思索了許久,笑道“依照考工令擢升,應該是太仆,剛好如今太仆也該退了,正好升任,恐怕還會兼任車騎將軍,位居丞相之下。”
“有了治理清河的經驗,到何處皆可興旺,”賈詡輕撫胡須,暢想著最近之事“君侯身負商道之任,可以興一方百姓,在許都京師為官不如去州郡。”
“老朽覺得,要一個州牧最好。”
華歆眼眉一動“揚州如何?”
若為揚州牧,則正好提防孫策。
許澤大笑了幾聲“要去哪是我可以選的嗎?等陛下和丞相做決定吧。”
他們商議了一會兒,到城外集結了回去的兵馬,起行離開了清河城,沿著陸路直下兗州,然后輾轉回許都,路程十三日,較為輕松愉快。
隊伍走出城外的時候,路邊聚集了不少父老鄉親來送,有人高聲夸贊許澤,亦有人挽留,婦孺在旁請求許澤來年再到清河來,興商辦學、修耕植以顧民生。
他們見過這種場景,兵馬攻打下來之后,安撫完百姓,就會換成別的官吏來治理,而后第二年許多政令都會稍有改變。
政令雖然只是稍稍更改,但是在百姓這里的變化就會很大,動輒影響一年的收成,他們亦是實在舍不得許澤這種清靜的治理之法。
以工代賑給了幾萬人勞作之處,惠及了十幾萬人存活。
不過沒辦法,許澤在這些期盼的目光中逐漸遠行,讓這些父老沿途追了很長一段路卻也沒說上什么話。
十三日,年關已過。
冰雪略有消融。
許澤到達許都,第一時間去覲見天子,匯稟了清河治理之況,得到夸贊。
論功行賞后,命尚書臺擬許澤的封賞,整個皇城都因此無比忙碌,許澤的功績很高,不光拿下要地清河,還治理妥當,快速安撫,使得各族依附。
也因此,許都收到了很多同為世家出身的名流問詢,暗中想要歸附許都天子,形勢逐漸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