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高山流水》本是一曲,只不過在元代時(shí),被人一分為二,成了《高山》與《流水》,頗有割裂之感。
張和聽著琴音,信步走去,至窗外停下,看著閣樓上彈琴的女兒張希婉,待一雙手撫平琴弦,琴音消散時(shí),張和開口道:“相知可貴,知音難覓,女兒這曲調(diào)總不會(huì)是彈的顧青青吧?”
(請(qǐng))
n
張小姐的不安
張希婉見父親在外面,連忙起身下了閣樓,對(duì)張和行禮:“父親,女兒不過是打發(fā)時(shí)日,偶翻琴弦罷了,沒那么多心思。”
張和仔細(xì)看著女兒,直至張希婉低下頭,才開口道:“自從你娘走了之后,為父對(duì)你管教頗嚴(yán),轉(zhuǎn)眼之間,你已過及笄之年,也該談婚論嫁了。”
張希婉緊張起來,連忙說:“女兒還想留在父親身邊多陪伴幾年。”
張和擺了擺手:“你有這心思為父自是欣慰,只是——女大當(dāng)嫁,在這金陵城中,有不少青年才俊,早日為你挑一良婿,父親也少一樁心事。”
張希婉臉色有些蒼白,嘴微微張了幾次,又不敢說,只好低著頭說了句:“聽?wèi){父親安排。”
張和微微點(diǎn)頭,轉(zhuǎn)身離開。
丫鬟小荷站在張希婉身旁,急切地說:“小姐不是已有意中人,緣何還要答應(yīng)老爺?”
張希婉走回閣樓,坐在琴桌后,纖柔的手指撫著琴弦:“我與那顧正臣不過一面之緣,哪里來的意中人一說?”
小荷有些著急:“可小姐與顧青青說話時(shí),總圍繞著顧正臣問來問去。”
“有嗎?”
張希婉有些詫異。
小荷連連點(diǎn)頭:“當(dāng)然,十句話離不開他。”
張希婉抬手拍了下小荷:“莫要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