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集結成隊列,有頭盔的摘下,沒有頭盔的則肅然而立。
顧正臣拔出劍,指向天空,浩然道:“你們是為守護大明而亡,你們是大明王朝的英烈!我顧正臣發誓,定將你們的名字鐫刻在石頭之上,留于衛所之中,以留后世之人銘記!”
“刀兵出鞘,送英烈!”
蒼瑯!
刀劍出,光芒閃。
一個個軍士肅穆地站立著,無人說話,滿是默哀。
趙海樓、秦松、竇樵、馮福等人都被觸動了,誰也不曾想過,人在死后,還能有人如此哀悼與送行。
這在明軍之中,從未有過。
眼前的顧鎮撫,他不同于其他任何將領,他似乎懷揣著對軍士的敬重,對生命的敬畏,對榮耀的敬仰,給了死亡——最高的禮遇。
“若有朝一日我戰死沙場,能有這么一場送行,也值了!”
趙海樓心中默想。
秦松的目光從死去的軍士身上移到顧正臣的后背之上,如此單薄的后背,竟在這一刻顯得令人信服,令人安穩。
竇樵眼角泛紅,自己是個粗漢,很少打心里服過誰,可現如今不一樣,自己服了!若是顧正臣此時讓自己去死,自己也不會有任何猶豫!
這是一個折了自己心的人,我愿將命交給他!
馮福、韋尚文、劉驥等人感動不已,這一場沉默的哀別,讓死亡有了意義。
劍歸鞘。
顧正臣沉聲道;“將兄弟們放在船上,明日天亮,送他們回家。”
落葉歸根,衛所就是他們的根。
水面恢復了平靜,唯有若干船只燃燒著。
劉河堡中所副千戶盧振帶了十余艘船趕了過來,見到沙洲之上的顧正臣等人,還有那一排排攤在水洼里的尸體,不由得大吃一驚。
“你們其他人去了哪里?”
盧振張望。
江陰水軍調動,盧振是知曉的,但調動文書說顧正臣只帶了三百人,眼下這里海寇的尸體恐怕有四百多,三百軍士,如此小的船只,不可能滅殺四百多海寇,一定是江陰衛的主力周煥等人率部趕了過來。
“沒其他人,都在這里了。”趙海樓沉悶地回了一句,然后抱了抱拳:“顧鎮撫現在不想多說話,盧副千戶想問話,簡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