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員齊聲答應。
顧正臣命吳康、唐賢等帶官員返回晉江城,做好明日接應、祭祀等事宜。
在驛站的熱鬧消退之后,顧正臣行走在驛站之中,對身旁的李承義說:“吳康、秦信、楊百舉與唐賢,你都看到了,對這幾人你如何看?”
李承義認真地說:“吳康精于世故,八面玲瓏。秦信缺乏主見,多依附于吳康、唐賢之下。楊百舉沉默寡言,不露破綻。唐賢老謀深算,看似喜怒于色,實則城府深沉?!?/p>
顧正臣深深看了一眼李承義:“你尚不到三十,如何練出這般眼力?”
李宗風有眼力,是幾十年閱歷的結果??衫畛辛x如何都算不得上年紀,卻有著一雙洞察的雙眼。
李承義回道:“觀人望氣是家學,父親說,舉止言談皆有痕,性情只有七十七。只要從細節中找出痕跡,總不會看錯太多?!?/p>
“這門家學,該不會是心理學吧?”
顧正臣問道。
“何為心理學?”
李承義皺眉。
顧正臣背負雙手,沒作解釋,而是問道:“你看到了這四人,認為誰才是真正的話事人?”
李承義跟在顧正臣右手后,仔細想了想,搖頭說:“除了秦信,都有可能。吳康的老道玲瓏,像是話事人,唐賢有城府,吳康、秦信對他又頗是看重,唐賢很可能是個厲害人物。至于楊百舉,這種人話太少,不善交際,應可以排除。”
顧正臣沒有肯定李承義的話,也沒否定,不置可否。
吳康、唐賢都是老狐貍,這不假??蓷畎倥e此人,有點沉默過頭了。
當官是個辛苦差事。
又是早起出發,趕往晉江城。
泉州知府衙門一干官吏、府學教授與訓導、晉江老人等一百多人在城外迎接。
免不了的是繁雜的祭祀禮儀。
這個廟門,那個祭壇,這個山,那個河,找老孔,拜城隍。
回到府衙,又是一番禮儀。
整個過程與當知縣時差不多,就連說的話也基本相同。這是一個折騰人的過程,等顧正臣忙完一圈之后,已經接近黃昏了。
知府張灝將印信交給顧正臣,算是完成了第一步交接,后面還需要核對相應賬目,厘清庫房存儲等,張灝并不能當天離開晉江城,但很識趣地搬出了知府宅。
顧正臣在知府宅中設宴邀請張灝,張灝沒有拒絕,欣然赴約。
在張灝看來,有些事還是說清楚為好,免得顧正臣年紀輕輕,過于剛強反而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