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輕撫,來來往往的民夫臉上的笑容讓鄭成功滿腔怒火平息下來。
或許是錦舍還年輕,還有些婦人之仁。以至于挪用一些軍糧來供養這些民夫們。一天兩斤糧食、三兩肉,可足夠一家五口一天用度了。
三兩肉?鄭成功停下腳步,仔細想了想,糧庫之中儲存的肉干已經所剩無幾,這三兩肉是從哪里來的?兩千多民夫一天三兩肉,一天就是四百多斤肉,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肉是從哪里來的?
鄭成功忍不住轉身問道:“洪游擊,這些民夫的肉是從哪里來的?也是世子給的嗎?”
洪暄直接道:“藩主,您可能有些誤會了,這些肉并不是豚肉,而是新鮮的魚肉。世子在造船廠停泊了三艘漁船,專門用來捕魚,以供民夫每天的肉食。
這漁船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捕魚的產量極高,每天都滿載而歸,每天都有一千多斤的魚獲,民夫們根本食用不完。剩下的鮮魚基本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售于島上百姓,及送到軍營之中,讓弟兄們打打牙祭?!?/p>
鄭成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若是這樣的話,那民夫的糧食來源可不一定是軍糧。錦舍聰慧,定不會犯下這等大錯。
楊朝棟聞言確是來了興趣,問道:“洪將軍,你可知這漁船用了什么捕撈的方法,每天竟然都能夠有如此之高的收獲?”
馬信、洪旭等人也是來了興致,若能知道這樣的方法,以后軍中不愁魚肉吃了。
十七世紀的漁民出海捕魚,那結果可真的差強人意。有句古話說:寧可上山砍柴,不愿下海捕魚。在這個年代,每次下海都是在跟老天爭命,海上風險太大,一個浪頭下來,可能一艘漁船上就要少有一兩個人。
關鍵是捕魚的技術十分落后,只有漁網、魚叉、設置陷阱等一些方法進行捕撈,這些方法捕撈的收獲也不盡人意。每次出海,能有一百多斤的魚獲,已經是媽祖保佑了。況且海魚死亡性很高,在沒有較好的儲存方法之前,漁船也很少能夠去深海之中去捕撈。
現在一艘漁船一天能有一千多斤的魚獲,這個產量真的驚人,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捕撈方法啊,若真的能夠推廣開來,這軍中就不缺肉了,百姓的收入也會好一些。而鄭家軍缺糧的困境也能有很大的緩解,畢竟海魚肉的也是肉啊,在這個條件下,能有口吃的就很不錯了,更何況還是肉呢?
洪暄被問得一頭是汗,支支吾吾的道:“這個嗎?不太清楚,畢竟這是世子交給那些漁船的,末將怎敢打聽呢?”
楊朝棟有些可惜的道:“那真的是可惜了。看來只能去向世子取經了?!?/p>
鄭成功壓住心中的驚訝,道:“朝棟不必問了。這些漁船就在這里,招人過來一問便知了。正好,洪游擊,孤想去炮臺一看,你前面帶路,領孤一觀?!?/p>
洪暄擦了擦頭上的汗,輕出一口氣,道:“藩主,請跟末將來,炮臺離此地并不遠,大概一刻鐘的路程?!?/p>
鄭成功等一行人一路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蛇頭山下。
說是蛇頭山其實是個小山丘,相比島上較為平坦的地勢顯得較高。在蛇頭山上修筑炮臺,憑借其居高臨下的地勢,可以控制整個港口,確實是個極好的防御之地。不吹不黑,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對于修筑城堡還是很有一手的,選擇在蛇頭山上修筑城堡,也是具有這個方面的原因。
三面環海,易守難攻,放置十幾門大炮,只要有充足的物資和彈藥,長時間堅守并非不可能。想當初明軍圍攻荷蘭人的城堡,足足圍了八個多月才攻下來。一座城池了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也難怪荷蘭人喜歡到處修建城池了。
一座淡灰色的雄偉城池出現在鄭成功等人的面前,這座城池修建之高大、城墻之寬廣,超出了鄭成功等人的意料之外。
看看吧,這座城池高約六米,長約八十多米,整體呈現是濛灰色,城墻有棱有角,很明顯這是一個仿照西方的戰堡,一群群民夫還在不斷對城墻進行加高。
更讓鄭成功等人有些奇怪的是,這些城墻之上每隔米,就有一個像是鋼鐵做的細長的鐵棍樣子的東西插在城墻之上,這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種筑城的方式還是四,拜見王爺?!?/p>
鄭成功盯著不遠處的城墻,道:“無需多禮,起來吧。章四,孤記得你,你曾經跟著世子參與過鑄炮,是吧?!?/p>
章四起身后,恭敬的道:“啟稟王爺,從永歷十二年開始,下官就一直跟隨世子鑄炮。”
鄭成功點點頭,道:“那你也是世子府上的老人了,這炮臺是誰主持的?鑄造多久了?”
章四道:“王爺,這炮臺正是下官主持的。今天是修筑的四,你可知道虛報工程是何罪名?”
眾人也大驚失色的看著章四,區區七天就能夠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量,這簡直天方夜譚,沒有三四個月怎能能夠完成如此大的工程量?
章四不慌不忙的道:“王爺容稟,這座炮臺確實是兩千三百五十三名民夫在七天內完成的。之所以能夠修建的如此之快,全靠世子發明的新式筑城材料,世子命名為水泥。這水泥具有強度高、修建速度快、遇水變硬等特點,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上好的建筑材料,其硬度不比青磚和夯土差,甚至有過之而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