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沒說什么,抽了灶下的柴火悄悄抹眼淚,他老婆把鍋里一大半的樹葉都撈到碗里遞給丈夫吃,因為他是唯一的壯勞力,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扛麻包掙口糧。
(請)
n
卷一游擊辦報
【46】聯銀券,狗都不要
兩個幼子舔著嘴唇喊餓,最終也只能分到清湯寡水味道苦澀的葉子湯。
石大叔小心扒拉出幾根嫩葉夾到孩子碗里,忍不住憤恨地咒罵起來,他罵了糧棧的伙計,罵了商行的掌柜,罵了只認法幣的城里人,也罵了只發聯銀券的工頭。
劉子魁躲在不遠處心疼地看著,終于明白錢掌柜給他錢的用意。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城里,拿10元法幣買了40多斤玉米面背到石大叔的窩棚。
得知這么多糧食是送給自己的,石大叔的眼里閃過淚花,當場就要給劉子魁跪下。
少年趕緊攔著,只解釋說下午跟他爭辯一通,回去越想越不服氣,就又特地找了來。石大叔尷尬撓頭:“我就是胡說一氣,當不得真?!?/p>
劉子魁找個石頭坐下來,很認真地詢問他如何落得這般田地。
那石大叔讓母親重新熬一鍋糊糊,等盛出第一碗后才把之前的菜湯倒進去重新熬煮一番。
他把這碗粘稠的玉米糊端給劉子魁,非要少年喝著才肯打開話匣子:
我叫石元祿,曾經也是種地的好把式,祖上傳下來三間瓦房十幾畝地,娶了媳婦生了娃。只可惜前些年生了場大病不得不向地主借了債,后來家業全被拿去抵債,連自己也被迫當了佃農。
不論我出多大力氣干活,欠下的那筆債也休想還清。在那里干了幾年,原先八塊多大洋的債反倒成了三十多塊。
我對地主老爺說:“給你干活是白貼工,越干債越多,不如叫我走了強?!?/p>
可是人家不讓走,字據上寫的是5年,拿這就把我拴住了……
只要我使壞一件工具,地主老爺就逼我賠高價。有一年早季長,地特別硬,他們催著快些鋤,我一發慌,將鋤把揮折了。
那地主老爺一見就惱了,把我的工錢扣掉了好幾塊,足足夠買兩根鋤把的。其實壞的那根也不是不能使,我還一直使了好長時間嘛。
到年底我拿的工錢還不夠買條褲子的。
因為在村里吃不上飯,早年生的兩個孩子都接連病死餓死,我只好舉家逃難到泰安城,找了個在水陸碼頭干苦力的活,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
劉子魁總算明白這人為何提起抗日滿腹牢騷怨氣了,是因為被過去的地主老財剝削慘了,也因為趕走了日本人也看不到活下去希望啊。
他看旁邊孩子饞的吧嗒嘴,故意把半碗玉米糊放下:“石大叔,我得走了,天晚了要關城門?!?/p>
“吃完了再走嘛,”石元祿趕緊起身相送,“今天這些糧食算我借你的,等下個月我買了糧食一定還你?!?/p>
劉子魁本沒想要對方還,可話到嘴邊又改了口:“好,你可以在雙龍池藥鋪找到我?!?/p>
臨別之際他給石元祿留下了一個問題:“我剛才聽你罵了很多人,可你有沒有想想,到底是誰害你走到這步田地,誰讓你吃不上飯呢?真的是城里那些買賣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