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穿著文官大學士的一品官袍,恭恭敬敬的朝著朱由檢下跪,伏地叩首。
“孫愛卿,平身吧。”
朱由檢轉過身,坐在了軟塌之上。右手虛扶道。
“王承恩,給孫愛卿。賜座。”朱由檢轉過頭,看著王承恩。
王承恩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是,萬歲爺。”
然后,王承恩親自拿了一個紫檀木雕花圓凳,放在孫承宗的身后。
“臣,謝陛下。”
孫承宗緩緩站起身,只坐了半邊屁股。
“孫愛卿。朕知道,你是萬歷三十二年進士。”
“想必在地方,也認識不少忠臣良將。”
朱由檢直接開門見山,敘述道:“這些日子,宗室子弟大部分都進京了,有六萬多人。”
“一部分住在驛館,一部分住在客棧和酒樓。”
朱由檢緩緩開口,說出自己的要求:“朕,需要一員武將,作為親軍都指揮使司指揮使。訓練這批宗室子弟。”
“最好是清廉剛直,不畏權貴的性格。”
孫承宗不由得恍然大悟,右手挽起頜下長髯。深思熟慮過后:“陛下,臣舉薦李邦華。”
“李邦華?”
朱由檢皺了皺眉頭,總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
甲申之變,好像有這個人?
對了,我想起來了。
后世記載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李邦華拒絕投降,留下遺書“堂堂丈夫,圣賢為徒。忠孝大節,誓死靡渝”,自縊于文天祥祠,終年70歲。
他對于這些,在甲申之變,自殺殉國的文臣武將。有著深刻的印象。
孫承宗緩緩開口:“李邦華,是江西人。字孟暗,號懋明。萬歷年間進士,在多個地方任知縣。后面進入督察院任御史。為人剛正不阿,在多個縣救濟過,受災的百姓。”
偏偏這個時候,乾清宮外面,傳來一陣哭鬧之聲。
“嗚嗚,我要見陛下。我弟弟被西廠抓了。”黃貴人身穿淡紫色絲綢襦裙,跪在乾清宮的門外。
“黃貴人。你沒有召見,不能見陛下。”
“黃貴人。你也別為難小人。”
守在乾清宮門口,是司禮監的小太監。
黃貴人哭哭啼啼,淚眼婆娑,哭的梨花帶雨:“陛下!嬪妾,求求你。救救我弟弟黃全。”
過了一會,王承恩快步走出來。臉上流露出厭煩之色。轉身兩巴掌,狠狠扇在兩個小太監。
啪!
王承恩陰鷙的表情,呵斥道:“你們膽子不小啊,驚擾萬歲爺。信不信咱家,剝了你們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