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徹查江南織造局,二十年前,到今天的賬本。”王承恩視線環顧一周,落在一個人身上。
“朱三。你也是北鎮撫司的老人,萬歷十二年進入北鎮撫司,武舉進士。”
朱三身穿大紅色官袍,身材高大魁梧,猿臂蜂腰:“是,王公公。”
王承恩表情嚴肅:“這次由你帶隊,前往江南。一定要把江南織造局的賬本,帶回北京城。”
朱三甕聲甕氣,雙手抱拳:“遵命!”
“啟稟,王公公。北鎮撫司的詔獄,還關押有一部分,國子監的監生。”
“這群監生,已經病死了兩百多人。還剩下七十五人。”這個時候,北鎮撫司鎮撫使雙手抱拳,詢問道。
王承恩愣了一下,回過神來,沉聲道:“都放了吧。現在的頭等大事,是浙江!是江南織造局!”
要不是這個提起,王承恩差點就忘了,還有這件事情。
兩個多月以前,國子監的監生集體逼宮,要求萬歲爺下罪己詔。
“是!王公公。”
......
一刻鐘之后,魏忠賢穿戴好大紅色斗牛服,來到乾清宮。左走進入東暖閣。
“老奴,參見皇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魏忠賢畢恭畢敬,跪在朱由檢面前。
朱由檢雙腿盤坐在軟塌上,手里拿著一本英文教員語錄,專心致志的看著:“起來吧,魏忠賢。”
“是,皇爺。”
“魏忠賢。朕問你,天啟五年天啟六年天啟七年,這三年的鹽稅分別是多少銀子?”朱由檢放下教員語錄,面無表情的詢問。
魏忠賢沉吟一會,彎腰雙手作揖:“回稟陛下。天啟五年,巡鹽御史從兩浙兩淮收上來的鹽稅,是兩百四十萬兩。”
“天啟六年收上來的鹽稅,是一百七十五萬兩。”
“天啟七年收上來的鹽稅,是一百五十四萬兩。”
巡鹽御史是明代朝廷派遣至重要產鹽區,監督鹽政、稽查私鹽、保障鹽稅征收的專職監察官員,屬于都察院外差。
鹽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鹽稅是大明財政的重要來源,約占全國稅收的30~50。
鹽業實行“開中法”(后改為“綱鹽法”),商人需納糧換鹽引(銷售許可證),鹽稅直接影響軍餉和國庫收入。
巡鹽御史要監督鹽場生產、鹽引發放,防止私鹽泛濫,查處官員、鹽商舞弊行為。
確保鹽稅按時上繳國庫,防止地方截留。
朱由檢一針見血的問:“一年比一年少。是不是說明,地方官員和鹽商勾結走私,貪污鹽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