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震驚朝野的“鳳陽大案”牽連甚廣,眾多勛貴皆受懲處,淮西勛貴集團(tuán)遭此重創(chuàng),幾乎被折斷脊梁,元?dú)獯髠?/p>
然而,這些在李善長眼中,都不及胞弟慘死帶來的傷痛。
早在眾人肆意妄為時,李善長便曾出言警告,勸誡他們收斂惡行,莫要招來殺身之禍。
可這些人不僅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
身為淮西勛貴首領(lǐng),李善長雖知曉鳳陽背后的種種慘案,卻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雖自己堅守底線,不參與其中,卻也無力阻止他人惡行。
但此刻,所有這些都已無關(guān)緊要。
李善長心中最難以承受的,是弟弟李善信的悲慘結(jié)局。
聽聞弟弟先是被燕王朱棣施以火刑,在烈焰中被燒得奄奄一息,而后又遭凌遲之刑,受盡折磨而死。
這慘絕人寰的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令李善長瞬間氣血上涌,一口鮮血噴出,隨后便一病不起。
他渾身乏力,眼神空洞無神,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靈魂。
這還不止,李善長的老母親在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后,本就病弱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很快便撒手人寰。
那一日,韓國公府內(nèi)哀嚎聲震天,李善長悲痛欲絕,整個府邸籠罩在壓抑、死寂的氛圍之中,眾人皆噤若寒蟬。
令人意外的是,李善長本人不僅未受處罰,反而收到了皇帝的書面嘉獎。
可在他本人看來,這份嘉獎無疑是對他赤裸裸的嘲諷與戲弄。
李善長心中恨意滔天,對朱元璋、朱棣,甚至陳鋒都充滿了怨恨。
他恨朱元璋的鐵腕手段,恨朱棣的殘忍暴行,恨陳鋒在其中的推波助瀾。
若不是他們,弟弟又怎會落得如此凄慘下場!
尤其是朱棣,為何要如此殘忍地折磨弟弟,若要?dú)?,痛痛快快便是,何苦這般折磨?
至親之人接連離世,讓李善長的生活瞬間失去了希望,心中的怨氣仿佛要沖破天際,他恨不得將朱家人千刀萬剮以泄心頭之恨!
但他尚存一絲理智,短暫的悲痛過后,便將所有仇怨深埋心底,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報復(fù),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隨后,他強(qiáng)撐病體,料理了老母親的后事。
而弟弟李善信的尸首,早已被朱棣燒成灰燼,隨風(fēng)飄散,真正是挫骨揚(yáng)灰。
無奈之下,李善長只能給弟弟立了一座衣冠冢,將無盡的怨恨深深埋在心底。
處理完后事,李善長對外宣稱年老體衰,需要閉門思過,從此不再過問外界之事。
然而,在無人察覺的深夜,一封封早已寫好的信件悄然發(fā)往各地……
……
鳳陽府衙內(nèi),朱元璋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接過暗衛(wèi)呈上的關(guān)于李善長近況的密報,仔細(xì)研讀起來。
密報內(nèi)容詳盡至極,從李善長每日何時起床,起床時的姿態(tài),到伺候他的丫鬟姓名、容貌、侍奉手法;
從日常飲食起居,到何時如廁、時長、使用手紙數(shù)量,乃至一言一行,皆被一一記錄在冊。
快速閱覽完畢,朱元璋瞇起雙眼,神色莫測:“他竟連一句怨言都沒有?殺了他弟弟,還間接氣死了他老母,就這么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