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家里的回信說是和哥嫂分了家,姜榆有種為爸媽松口氣的感覺。
也不是她這個做妹妹的刻薄,大哥大嫂都不是壞人,只是都有些拎不清。
大嫂一心只在娘家那邊,恨不得將娘家弟弟的事全部攬在身上,而大哥呢,一味地縱容大嫂剝削爸媽,不負責不摻和,同時享受著爸媽的付出和大嫂娘家的恭維。
最后辛苦爸媽不僅養著他們這個小家,甚至還要時常為大嫂娘家付出,沒有婆家養著兒媳娘家的道理。
分開了也好,以后各自的責任各自擔,等吃夠了教訓,兩人就會知道生活的艱辛。
至于夫妻之間會不會吵鬧,姜榆覺得這是必然的,但總不能讓爸媽吃虧一輩子。
她相信爸媽,肯定是想清楚了之后才做出這個決定。
看完家里的信,姜榆拆開另一封,省城日報怎么會給她來信?
她卻不知道,這是省城日報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
最近文匯報的文章又是引發省內酸筍的熱潮,又是出連載小說讓人追捧,一時間,文匯報的銷量竟有隱隱超越省城日報的形勢,大街小巷都在談論文匯報又出了什么新奇的內容。
要知道以前他們省城日報可是壓著文匯報打的,連分配的編輯部工作樓,他們省城日報都比文匯報的要高一層,編輯也要多好幾人,待遇也更好。
可是現在呢,雖然他們省城日報的銷量沒變,但人家文匯報的趕了上來,而且明顯大家更愛談論文匯報里面的文章。
這讓省城日報產生了一種急迫的危機感,明明上面對他們的支持力度更強,怎么能夠被超越?
“還不是要感謝于編輯?當初被于編輯貶低退稿的那位姜榆作者,就是如今讓文匯報大出風頭的作者。”因為當初太喜歡姜榆的文風,所以文匯報刊登的時候,韓楓一下子就認了出來,也終于有機會借此殺一殺這于清菡的銳氣。
于清菡臉色青了又紫,像調色盤一樣,還不能反駁說她退稿也是主編同意的。
反而記恨上了姜榆,就被她退了一篇稿子而已,居然就負氣去投稿文匯報,明明有更好的文章,之后為什么不繼續投稿?就像酸筍那篇,她肯定不會退稿。
此時的她全然忘了,當初韓楓極力爭取時,她又是多么不屑的貶低。
姜榆的兩篇文章風格都差不多,,怎么好像是給她的施舍一樣?
姜榆明白,省城日報肯定不全是這種自視奇高的人,但明顯這項任務他們安排錯了人。
正好,如今酸筍工廠建立起來,她也是該給全省人民一個交待,告訴大家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喜愛和支持,所以才有安和鄉公社現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