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前廳。
王陽明一坐下,喝了一口熱茶后,就詢問起來,“你們這里的水泥,也未備好嗎?”
“大人,下官是照著制作了一些,但是這功效……,誒,一堆爛稀泥,真的能擋得住那滔滔洪水?下官的意思,還是要多花點錢,搞上好的石材和土料來建造堤壩。”
左布政使張大人的意思,跟蘇州府知府的想法一樣。
就是不相信那水泥。
一堆學生搗鼓出來的玩意。
如果真的有效,華夏幾千年抗洪斗爭,怎么就沒見人用過?
上面寫的材料那都是很普通的!
別說大明現(xiàn)在的工藝能做出來。
扔到上古時期,也能制作出來。
防洪抗洪,還得是按老辦法來!
要用料,就得用好料!
咱大明現(xiàn)在又不是沒錢。
王陽明并沒有爭論,而是提議,“大人的顧慮,本官深知,正好明日我們?nèi)ヒ惶颂K州府,我已命那幾個學生在蘇州府衙后院砌了一道水泥墻出來,這幾日可都是大太陽,日頭非常好,正適合檢驗這水泥,——到底是真有用,還是假有用。”
“下官明白。”
“決堤的口子,現(xiàn)在情況如何?”
“巡撫大人,口子目前是用砂石和大鐵打底堵住了,不過也只是暫時的,工部的幾位大人們都說了,要想徹底合攏決口,那就要抓緊修繕河堤和重筑防洪壩。”
張大人繼續(xù),說,“他們幾位的意思,也是用以前的老法子,材料都是現(xiàn)成的,哪怕是缺的,也都在路上,都是上等好料,價格都不便宜,都是從各地運來的大料重石,——堅硬無比。”
“這些可都比那水泥所用的材料,要貴上很多很多。”
張大人這話里,還有一層意思:
——這水泥成本太便宜了!
這能防洪?
必然不可能!
自古防洪全看朝廷的錢財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