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您是不知道,我們現在有多苦啊!”
“對啊,現在還要修什么水壩,說要保證昆山那個地方的賤民們,日后可以安居樂業?那是能安居樂業的地方嗎?他們安居樂業了,我們吃什么?”
“沒錯,咱們每年從周邊各個省府州縣都要驅趕流民和乞丐過去,為的就是讓他們為我們所用!現在倒好,這不是要完蛋了嗎?”
“是呀,有昆山,咱們就能從朝廷那里要來撥款要來銀子!”
“沒有這么多的流民乞丐,我們還怎么用他們來鬧事?”
聽到這些人這么一個說法,看起來昆山地區,就是這群人用來跟官府要價,甚至從官府那里榨取錢財的好法子。
甚至他們還用這群流民乞丐來跟官府鬧事。
不過,這一次朝廷的治水,要給昆山一個安居樂業,直接是斷了他們的財路。
至于對于昆山地區的百姓們,他們絲毫不關心昆山百姓能不能活。
昆山百姓能不能活,在他們眼里一點兒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自己得活!
還得活滋潤,活好咯!
江浙道的監水御史,也上前來,進言道:
“老先生,您可是寧王和福王的老師,更是我們這些后生們眼中的在世圣人,我們大家唯您馬首是瞻,您就是咱們的領袖!這一次,老先生,您得站出來,給咱們想一個辦法……”
“如果那水壩真的給他們建成了,我們日后可就無法再從每一次大水中牟利了;那些流民乞丐沒了,咱們還能再找,畢竟天下窮苦人多的是,不怕沒有泥腿子,但這從水里面撿錢的事,要是沒了,——那就真沒了!”
被稱為老先生,王老師和王老的老者,此刻他的臉上也寫滿了不忿!
這個老頭正是江南就藩的福王的老師。
也是現居九江府的寧王的老師。
福王是朱棣的一個弟弟,跟寧王一樣。
朱棣當初靖難之時,這個福王屬于哪邊都沒有站的那一種。
不像是寧王,被朱棣拉著,就忽悠著帶上了。
王老沉默不言,他環顧一圈這里的所有人,注意到每個人眼中對于自己的期盼,他閉上眼睛,開始沉思起來。
——是呀,這么多徒子徒孫,確實要拿出一個法子。
江南自古都有自己的玩法。
無論你如何改朝換代。
這玩法還得咱們江南士林自己來定!
一個個小小的監國,一個少年,就想斷了大家的生路?
豈有此理!
王老睜開眼來,露出一抹奸笑,他高深莫測地說了一句,“你們都搞錯一個問題了,老夫且問汝等,重要的是這水壩什么時候修好嗎?不不不,重要的是這水壩什么時候修不好。”
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