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小要求。”他推來一份星圖,“在適當時候,派遣一支純漢族艦隊前往這個坐標。”
星圖上標記的位置在南太平洋某處,標注著「方舟遺址」四字。
“那里有什么?”
“人類文明的備份。”朱承昊眼中閃過復雜神色,“大災變前,永昌帝曾向深空發射了十二艘方舟飛船。其中三艘失聯,這是最后已知的墜落點。”
我心頭一震。原來未來華夏已經具備星際航行能力?但更讓我在意的是……
“為何強調純漢族?”
“因為方舟的基因鎖。”他輕觸自己眉心晶體,“這是認證標識,只有純血華夏子孫才能激活系統。”
這解釋合情合理,但我總覺得他隱瞞了什么。不過眼下靈樞危機迫在眉睫,不容拖延。
“朕可以答應,但你們必須先解決靈樞。”
“很公平。”朱承昊擊掌三聲,艙壁滑開,走出三個與他同樣裝著晶體的人,“這三位是聲波專家,將協助陛下搭建凍結裝置。材料就用……那艘怪船的殘骸。”
我注意到他說“殘骸”而非“船體”:“你們對怪船做了什么?”
“必要的消毒措施。”他輕描淡寫,“林玄在船上留了后手,我們不得不將其……拆解。”
難怪他們知道聲波裝置!我強忍怒氣:“那朕的人怎么研究靈炁技術?”
“《正典》足夠。”他遞來一塊透明薄板,“這是靈炁基礎教程的全息板,比玉簡更方便。記住,科技必須與道德同步發展,否則……”
“否則就會重蹈覆轍。”我接過薄板,“朕有個問題。林玄說大夏會在83年后因靈炁事故滅亡,是真的嗎?”
朱承昊沉默片刻:“在原始時間線,確實如此。但現在……歷史已經改變。”
“因為朕?”
“因為您的選擇。”他意味深長地說,“就像永昌帝當年選擇遠渡重洋而非自焚殉國,某些關鍵決策會創造新的時間分支。”
永昌帝遠渡重洋?這與我所知的歷史完全不同。建文帝朱允炆不是應該在靖難之役后下落不明嗎?
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朱承昊輕點眉心晶體。空中突然投影出一段影像:身著龍袍的年輕皇帝率領船隊駛向大海,手中捧著的正是傳國玉璽!
“歷史從來不止一個版本。”他關閉投影,“就像您,可以是明朝的朱弘炆,也可以是夏朝的趙啟,甚至……”
我心想,我可不是這兩個人,我是2025年6月17日從藍星熊貓國穿越過來的葉凡。但我是接著追問:
“甚至什么?”
“甚至時空管理局的下一任局長。”他微微一笑,“當然,這取決于您的選擇。”
這番話信息量太大,我一時難以消化。但靈樞倒計時已迫近八十六時辰,不容多慮。
“先解決眼前危機。”我站起身,“其他事容后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