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主要圍繞著運河景觀帶的規劃,以及建成后的運營模式。
這是邊泰和與張孝儒的專業。
回答起來游刃有余。
就在記者提問接近尾聲的時候,來自江北經濟日報的記者,問出了一個計劃之外的問題。
“張局長,根據我的了解,運河景觀帶一直由市文旅局局長助理宋思銘負責,宋局長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解決了最難解決的張家墳村和南河口的拆遷問題,但是,今天,他卻沒有出現在簽約儀式上,請問,是宋局長的職務又有了新調整,不在參與運河景觀帶的建設,還是宋局長對運河開發公司和豐瑞國際的合作,存有異議,才缺席了今天的簽約儀式?”
江北經濟日報的記者是個女記者,直接就宋思銘,向市文旅局局長張孝儒發問。
這個問題一出,簽約現場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其實,不止是她,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宋思銘不在現場,心中也存有同樣的疑問。
沒辦法,宋思銘太紅了。
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格外的關注。
面對不按套路出牌的女記者,張孝儒不慌不忙,“首先,我懇請這位記者朋友,思維不要過于發散,不要做過多想象,其次,我回答你的問題,宋局長之所以沒有參加今天的簽約儀式,主要是因為宋局長身兼多職,他不但是市文旅局的局長助理,還是瀾滄縣王寨鄉的黨委書記、鄉長,為了兼顧市文旅局和王寨鄉的工作,宋思銘同志周一到周五是王寨鄉黨委書記、鄉長,在王寨鄉辦公,周六、周日是市文旅局局長助理,在市區辦公,而今天很不巧是周一,如果是周六、周日舉辦簽約儀式,我相信各位記者朋友,一定能見到宋局長。”
“原來如此。”
張孝儒的這一番解釋,有理有據,提問的女記者,連連點頭。
與此同時,也讓提問的女記者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宋思銘周一到周日都是工作狀態。
“請問,宋局長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休嗎?”
江北經濟日報的女記者,追問道。
“三百六十五天無休,肯定是夸張了。”
“但周末不休息,對宋局長來說,是常態。”
“至少,我還沒有見他周末休息過。”
張孝儒回答道。
“那宋局長接下來會有更多兼職嗎?還是會逐步卸任王寨鄉的職務,專注于市文旅局的工作?”
現場的其他記者,很多是宋思銘的粉絲,接棒經濟日報的女記者,繼續提問。
以此為始,答記者問環節的主題,一下就偏了,沒有記者再理會坐在c位的歐陽瑞,接下來所有的問題,都圍繞著宋思銘展開。
直接演變成宋思銘的個人情況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