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局,這個問題,你不應該問我,應該問市財政局。”
“市財政局不給我們運河開發公司撥款,我們哪有錢找人找設備,總不能打白條吧?關鍵,這個時代,也沒人認白條啊!”
邊泰和嘆了口氣,滿是無奈地說道。
“除了等撥款,就不能想想其他辦法嗎?”
“能不能先找銀行,貸一部分款出來?”
張孝儒問邊泰和。
“貸款需要抵押,運河開發公司現在連個正經辦公的地方都沒有,拿什么抵押,人家銀行根本不會貸的。”
邊泰和分分鐘否了這條路。
“那能不能找有錢的企業合作呢?讓企業出錢搞復現工程,后續附近的商業街交給他們運營,收益歸他們。”
張孝儒又想其他渠道。
邊泰和繼續擺手,“張局,你想的太簡單了,商業街的影子都還見著,誰肯出那么多錢復建三樓一寺?這四個工程的總投入,保守也得十個億,放眼整個青山,也沒有幾個企業投得起,更何況,這種公私之間的合作,不是我能做主的,得上面的領導定奪,我這聯系半天聯系好了,回頭領導一句話否了,對政府的公信力也是一種打擊。”
不得不承認,邊泰和的口才還是非常好的,說得有理有據。
雖然知道都是借口,但張孝儒一時間也難以反駁。
“張局,要我說,還是你們市文旅局,到市領導那化化緣,讓市財政調整預算,勻一點錢出來給運河景觀帶,今天錢到賬,明天我就能開工。”
邊泰和正色對張孝儒說道。
“我……”
張孝儒很無語。
如果他能從化來緣,也不用搞什么現場調研了。
“張局!”
就在張孝儒思考著該如何說服邊泰和,讓運河開發公司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時候,宋思銘和裴廣興出現在現場。
“思銘,你來得正好!”
看到宋思銘,張孝儒宛如看到了救星。
他從市領導那里化不來緣,但宋思銘可以。
聽說前段時間,王寨鄉修路改規劃,增加的預算,都是市里都給解決的。
“三樓一寺復建工程,到現在還沒開工,沒有三樓一寺做基礎,咱們文旅局的工作,也不好開展,你看看,能不能向梁市長反映一下,插個隊,撥點工程款下來?”
張孝儒拉著宋思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