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guī)X村人口還是比較多的,超過了一千人。
在平原這算不上大村,但是,在山區(qū),已經(jīng)是了不得了。
不過,姚家?guī)X村小學的學生卻不算多,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每個班只有十多個學生,全校也沒有一百個學生。
至于老師,原本是有兩個固定老師的,可就在幾個月前,一個老師生病請了長假,另一個老師同時也是校長,到齡退休。
然后,姚家?guī)X小學就變成了一個只有學生,沒有老師,也沒有校長的學校。
鄉(xiāng)文辦室給出了兩套解決方案。
第一套解決方案,取消姚家?guī)X小學,所有學生轉(zhuǎn)到鄉(xiāng)中心校上學、
第二套解決方案,先從鄉(xiāng)里的其他學校抽調(diào)老師,到姚家?guī)X小學代課。
但是,代課的老師不可能長期待在姚家?guī)X小學,最多一個禮拜,就得換一撥老師,勢必會影響教學質(zhì)量。
最終,村民們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第二套解決方案。
主要是姚家?guī)X離著鄉(xiāng)中心校太遠了,學生轉(zhuǎn)到鄉(xiāng)中心校上學,就得接送,并不是每家都能找出一個負責接送的人。
自那之后,姚家?guī)X小學便成了固定的學生,流動的老師。
鄉(xiāng)文辦室說是一周換一撥老師,可實際情況是,一天一換,甚至有的時候,都沒有老師過來,學生只能上自習。
后來,駐村干部武曉麗看不下去了,主動承擔下一部分教學任務。
可武曉麗還有其他工作要做,只能抽時間來代課,教學質(zhì)量還是無法保證。
直到一個多月前,陳輝來到姚家?guī)X村,情況才得到了徹底的好轉(zhuǎn)。
在往學校走的路上,姚增喜一個勁兒夸著陳輝。
說陳輝不怕苦,不怕累,特別是對學生特別好,哪個學生家里有困難,陳輝就自掏腰包幫著解決困難。
他粗略地估計了一下,這一個多月,陳輝花到姚家?guī)X村的錢,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了。
通過姚增喜的描述,宋思銘總算知道,陳輝消失的這一個多月,都干了些什么。
走了十多分鐘,終于來到校門口。
理論上,這個時間,學生已經(jīng)放假。
但進進出出還是有許多學生。
“孩子們都喜歡陳老師,知道陳老師沒走,還在學校住著,就過來學校寫作業(yè),有時候家里做了好吃的,也是第一時間給陳老師端過來。”
姚增喜接著說道。
正說著,駐村干部武曉麗,從學校里面走了出來。
“宋鄉(xiāng)長,您怎么來了?”
看到宋思銘,武曉麗立刻迎了上來。
“我過來看看陳輝。”
宋思銘回答道。
“那正好,您趕緊勸勸陳輝,這都臘月二十八了,他也不提回家的事,總不能在這里過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