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寨鄉中心校四年級學生陳明澤,病情突然惡化,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也沒能留住陳明澤。
這個消息對于宋思銘的打擊還是非常大的。
和他一樣,陳明澤是一個孤兒,父母在外地打工時,遭遇意外去世。
宋思銘剛到王寨鄉不久,陳明澤便因為自身免疫肝炎,生病住院,一開始在瀾滄縣人民醫院,后來在宋思銘的協調下,轉入條件更好的青山市人民醫院。
青山市人民醫院免除了陳明澤的治療費用,宋思銘又聯系志愿者組織,由志愿者輪流照顧住院的陳明澤。
一切好像都在向著好的方法發展,接下來,只要等到肝源,完成換肝手術,陳明澤就能回到校園,跟同學們一起,坐進圖書室,讀上嶄新的圖書。
但最終,這個可憐的孩子,也沒能戰勝病魔。
電話是青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李立發打來了。
李立發的聲音很是沉重。
雖然作為專業人士,他很清楚,有一多半需要換肝的患者,等到最后也等不到肝源,但陳明澤病情惡化得那么快,還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料。
“李院長,辛苦您了。”
宋思銘對李立發說道。
他知道李立發一直關照著陳明澤,各種治療手段也都用上了,幾乎每隔十天半月,就會讓相關專家,對陳明澤的病情進行一次新的評估。
可以說把能做的都做了。
“宋書記,你這樣說,讓我很慚愧。”
李立發說道。
醫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現在病沒治好,人也沒了,哪怕中間付出了再多努力,也難以稱功。
“醫生不是神仙,不可能把每一個病人治好。”
宋思銘安慰著李立發。
“通知陳明澤的叔叔了嗎?”
宋思銘隨后問李立發。
“已經通知了,正在趕回來的路上,可能要明天早上才能到醫院。”
李立發說道。
叔叔是陳明澤唯一的親人,后事需要陳明澤的叔叔料理。
“好,我明天早上也會到醫院。”
宋思銘掛了電話,找到正在圖書室上閱讀課的李老師。
李老師是陳明澤的班主任。
在志愿者接手之前,是李老師日夜照顧著陳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