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tes、潘雄耀。
最佳藝術指導:《一代宗師》,張叔平、邱偉明。
最佳服裝設計
:《子不語3》張悅悅、王玲。
最佳化妝:《神農架大腳印》,漢娜劉易斯、張初陽、葉忘生。
最佳動畫短片:《入學考試》,唐伯卿、曾小蘭。
最佳真人短片:《叫我爸爸》,叫獸易小星。
最佳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終身成就獎:吳天明。
25個獎分布很平均,《子不語3》是最大贏家,可也僅僅得到了4個獎項,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服裝設計,只有最佳影片分量極重,其余三個獎項都只是小獎而已。
接下來得三個獎的有《一代宗師》和《致青春》,不過都沒有重量級大獎。
得兩個獎的有《一九四二》和《萬箭穿心》,《萬箭穿心》在普通觀眾眼中可以說是非常陌生的,可卻能得到兩項大獎,和《一九四二》打成平手,而且還有影后這樣的重量級大獎,可以預見,明天之后肯定會有很多人在網上搜索這部小眾文藝電影。
剩下的就都只有一個獎了,其中又以《中國合伙人》和《激戰》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分量最重,其余的《青春派》、《全民目擊》、《觸靈》、《神農架大腳印》、《魁拔2》論重要性和關注度肯定要差上一大截,可是當這幾部電影湊到一起就耐人尋味了,因為這五部得了一個獎的電影全都是水木森林的作品,或是只負責發行。或是出品加發行。
在獲獎名單中,所有拿到了獎項的電影一共只有12部(含動畫長片),其中水木森林就占了7部。12個獎,乍一看所有人都會冒出同樣的想法,有黑幕,絕逼有黑幕啊!
可是再看看得獎的那些作品,好像也很合情合理,林青衣的《觸靈》無論是剪輯、音響效果還是化妝配樂都非常精良,把一部恐怖片除鬼元素之外所有能調動的氛圍全都調動起來。得一個最佳音效確實實至名歸,還有《青春派》,算得上近年來最優秀的青春電影之一。甚至在很多人眼中,這部電影比《致青春》更接地氣,片中無論是幾位配角,還有主演董子健都獲得了一致好評。秦海璐以金馬影后的高超演技拿一個最佳女配還不是手到擒來。《全民目擊》那么好的電影沒有入圍最佳影片已經很讓人郁悶了,《神農架大腳印》這樣故事性和技術并重的電影難道不比《狄仁杰神都龍王》更應該得獎!
所以雖然一開始聲討水木森林的聲音很大,但很快就平息了下來,何沐知道這其中肯定有一些同行的興風作浪,畢竟水木這次真的是大大的出了風頭,不過何沐并沒有太在意,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水木森林都是業內的no1。這點無論是業內還是普通觀眾都是認可的,只要是水木的電影。再爛也不可能爛到哪里去,這是共識,即便讓普通觀眾來選擇,水木依然能拿到這么多的獎,甚至可能更多。
其實得獎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要靠運氣,有時候一部超級佳片就能幫一家電影公司橫掃一個頒獎禮,水木森林拿到了金龍獎半數的獎項靠的是影片數量多,《子不語3》加《致青春》再加上《觸靈》、《全民目擊》這些電影,這才占據了金龍獎的頭一把交椅,但要說單部電影的實力,卻還沒強大到一覽眾山小的份上,其實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國產電影并不是沒好電影,只是相對于國產片強大的基數來看,佳片的比例有點低而已,驅逐爛片,這要靠全行業的努力,同時也要靠觀眾觀片品位的提升,有時候就是觀眾縱容了爛片,這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爛片。
相比于萫港的金像,臺彎的金馬,內地這一屆的金龍獎才算得上華語電影真實水平的體現,金像獎因為僅限于港片,壓根拿不出這么多優秀的電影,有時候湊數是難免的,金馬獎雖然是面向全部華語片的,但肯定要給本土電影留一絲顏面,所以入圍名單里肯定會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壓根都沒聽過名字的臺彎電影,內地那么多優秀電影根本無法在金馬這個小平臺上集中體現,這才有了金龍獎的應運而生。
金龍獎也是面向全體華語電影的,要求在內地上映才有報名資格這一點明確無誤的表明這是在為內地的龐大市場服務的獎項,內地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也有這個底氣設立這條規矩,凡是沒有在內地上映的華語片根本不能算是主流華語電影。
當然,金龍獎也沒有完全不顧及港臺影人的感受,算是一個比較公平的平臺,從獎項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四大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都是萫港影人,另外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的得主也都是港人,對于萫港電影業曾經的繁盛以及那個黃金時期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和人才,金龍獎是非常認可的,那些北上的優秀萫港電影人也是造就如今內地影視業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天,關于第一屆金龍獎的報道占據了娛樂版幾乎所有的版面,甚至連經濟版、社會版、文化版也都予以關注,聲勢之大遠超金雞百花之流,算是為金龍獎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石,這一天,誰也別想搶頭條,頭條都是金龍獎的,唯一能在娛樂版面上和金龍獎搶一些存在感的恐怕也只有柏林金熊獎的得獎盛況了……(未完待續。。)
ps:
ps:感謝刀叢覓小詩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