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馬孟起與曹操有滅門之仇,想來必會兵出武關,按照約定以輕騎襲取宛城北部博望,西鄂諸縣,以截斷曹仁糧道為餌,將曹仁主力從宛城引出。”
“我也在七日前,令武陵方面偽作五溪蠻作亂,打著平叛的旗號,抽調了新野樊城一線兵馬南調,以令曹仁放松警惕。”
“我軍兵馬明里南調,暗中卻混于糧隊之中,神不知鬼不覺已返回了新野。”
“現下新野集結兵馬,約有一萬余人,已經是我荊北能用于北攻宛城的全部兵力。”
“只等曹仁大軍一出,伯溫你可即刻北上,會同魏文長直取宛城。”
諸葛亮將他抵達襄陽前,一系列的布局安排,盡數向蕭和坦言。
蕭和面露敬意,贊嘆道:
“孔明兄當真是深謀遠慮,把我想做之事都已提前布局,那我就省了不少事了。”
諸葛亮羽扇輕搖,只淡淡一笑。
接著將地圖拿來,鋪展在了案幾前,羽扇又一指:
“伯溫你此計,雖可將曹仁主力調出,但此賊素來用兵穩重,宛城中定然還會留有部分兵馬。”
“此戰我軍可用之兵,不過一萬余人,想要強攻速破宛城,只怕不易。”
“倘若曹仁聞訊宛城被圍,必會率主力火速回師。”
“我想伯溫你的計劃,應該是用計先破曹仁主力,爾后趁守城曹軍軍心大亂,一舉拿下宛城。”
“不知伯溫你打算如何破之?”
蕭和瞄了諸葛亮一眼,看出他必已胸有成算,便笑道:
“孔明兄既然能想到此節,想來應該已有計策,不知與和所想,是否不謀而合呢。”
諸葛亮眼眸一動,遂道:
“既然如此,咱們就取了筆墨來,你我各自將計策寫下,看看是否智者所見略同?”
蕭和起了興致,當即答應。
于是鄧艾拿來紙筆,兩人便放下酒杯,各自提筆寫下了一道計策。
兩人隨后湊在一起,同時將帛書展開。
兩張帛紙上,赫然寫著相同的五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