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更】
“鴛鴦濼當然不是夏捺缽的地方。”
趙頊臉色陰沉。他找韓岡入宮,可不是來聽他幸災樂禍的。
“陛下不必擔憂。”韓岡安撫著天子,“遼人當還沒有下定破棄澶淵之盟的決心。”
“何以見得?!”趙頊當即追問。
“用兵貴奇,如果遼人有心毀盟,再起干戈,就不會如此大張聲勢。何況郭逵已至河北,陛下勿須憂慮。”
韓岡表現出來的輕松,倒是讓趙頊心中放心了些許,再聯想起郭逵已經去了河北,有名帥坐鎮,當可保河北無恙。
郭逵去河北,這個人事安排是韓岡推薦,同時也是郭逵自愿。除了他們兩人,朝堂上,還有以王珪為首的宰執們對這項任命全力支持。不過王珪、元絳的支持,多是嫌在朝堂上礙手礙腳,不比韓岡郭逵二人,是真心擔心遼人的動向。
韓岡外似輕松,但他心中對耶律乙辛的評價,卻也再向上調升了一級。
自從遼主從飛船上摔下來之后,遼國的動向一直很模糊。大宋這邊打探到的消息,一個是確認春捺缽一如往年去了鴨子河,。
“所謂有備無患,就如之前以郭逵守河北,河東也得加強防備。遼人出兵的幾率雖小,但也不可不備。”
趙頊的神色又緩和了一些,“河東路為了防備遼人,出兵一開始就不多。再減一些也不妨事。”
天子只想聽到自己想聽的,韓岡心中暗嘆,‘這可就不好辦了。’
看多了史書,多少發生在歷史中的事件都在告訴韓岡,戰略上的優勢,可以因為領導者的愚蠢和貪婪而被抵消,戰術上的強勢,也會因為后勤等問題而灰飛煙滅。眼下的形勢,似乎正要往印證這一點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