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小隊(求追讀!求收藏!)
軌道打擊,本質上就是在大氣層外進行轟炸。
至少在這個世界的人類看來,就是這樣的。
在近地軌道實驗艦上,把高能激光、荷電粒子炮、重粒子炮、電磁炮都試了個遍后。
各國軍方發現,與其玩這些里胡哨的,還不如直接扔導彈來得效果好。
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上,都有著厚實的大氣層。
定向能武器在穿透大氣層后,衰減嚴重。
而電磁炮的投射物,甚至在最后階段的速度,比出膛速度還要慢上一半。
哪怕是在大氣極為稀薄的星球上,這些點對點攻擊的武器,其實也不適合用來對地攻擊。
論殺傷效果,一根140公斤的鎢合金長桿彈,以14馬赫的速度撞擊地面。
造成的純動能沖擊傷害,還不如一枚155毫米電熱化學炮,使用高爆榴彈的威力大。
論攻擊精度,地面部隊擁有大量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做到和高能激光一個等級的攻擊誤差。
但威力和殺傷范圍,則完爆被大氣層‘稀釋’后的高能激光束。
所以,各大勢力的軌道攻擊艦,最后都‘返璞歸真’的玩起了軌道轟炸。
就比如羅伯特四號近地軌道上,正在‘下蛋’的米諾陶級軌道攻擊艦這樣。
這些長度約1公里,外形酷似銀色厚實門板的戰艦,沒有任何對艦攻擊武器,只裝備了少量用來自衛的近防炮。
其艦內寬闊的空間,除了戰艦級躍遷驅動器和聚變反應堆外。
幾乎塞滿了導彈發射井和部署灣。
在標準配置下,米諾陶級能裝載500枚‘大衛’戰術對地導彈、10枚‘通古斯’戰術氫彈。
同時還能搭載帝國編制下四分之一個團,也就是500人的軌道傘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