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轟轟烈烈的結束了。
青藤杯挑戰賽的結果世恩制藥也沒有搗鬼,二十個貧困生的學費一次性的支付清。
姬年也沒有再留在學校中,而是來到了省中醫院,那是他的實習單位。
因為有劉徹悟的關系在,所以姬年的手續辦的非常利索,一個小時后就被通知今天可以開始實習,安排的崗位是急診科。
對于這個平常醫生都會避讓的科室,姬年倒是沒意見。劉徹悟給他談過這個問題,他現在最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
空有著滿腔理論知識,卻沒辦法治病救人,這和百無一用有什么區別?而說到最能鍛煉人的地方,自然就是急診科。
名譽院長辦公室,會客區。
“姬年,這位就是咱們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文祥教授,在實習期間,你前三個月就都跟著他。文祥,他叫姬年,是我的弟子,你帶他三個月,該訓就訓,該罵就罵,千萬別顧忌我的面子。”劉徹悟坐在沙發上,對著陳文祥教授笑道。
“陳主任好,以后就拜托您了。”姬年恭敬說道。
與劉徹悟一同坐在沙發上的是一位五十來歲,梳著大背頭,略微發福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一件白大褂穿在他身上,無形中散發出一種儒雅氣質,他就是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陳文祥。
說起陳文祥,在整個中醫院絕對是一個名醫,從畢業后就一直留在中醫院,做起事來是勤勤懇懇,認認真真。
按照資歷來說像他這樣的早就能夠去別的科室,然而他卻死活不愿意動。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喜歡的就是急診,當時學的也都是急診醫術,我愿意將所學的知識全都奉獻出來,確保每位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劉徹悟作為中醫名家,曾經指點過陳文祥,因此在他心中,已經將劉徹悟當做自己的老師來對待。
弟子?當劉徹悟嘴中說出這兩個字后,陳文祥心中非常震驚,要清楚學生和弟子完全是兩個概念,學生太過大眾化,而弟子卻是能夠繼承衣缽的。
劉徹悟將姬年收為弟子,明顯就是當做繼承者培養的。而能成為劉徹悟的弟子,想必姬年也肯定有過人之處。
“劉老,我會好好帶他的,姬年,以后就跟著我后面吧。”陳文祥點點頭笑容滿面說道。
“是,陳主任。”姬年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恭敬態度。
“劉老,那我就先帶姬年去急診科開始實習?”
“那就拜托你了,去吧。”
劉徹悟看著陳文祥帶著姬年離開辦公室后,自語道:“臭小子,將你安排給陳文祥是有原因的,說到急診應變能力,他的水平和能力在整個東州省都是可以排在前列的,能夠從他手里學到多少本事,就看你自己的能耐了。”
急診科的實習完全沒有想象中那么有趣,相反卻是非常枯燥和緊張,時刻都要讓精神處于高度緊繃狀態,稍微有點放松就會發生難以挽回的慘劇。
在醫院中,急癥醫生要時刻將自己當成是一臺永遠都不會疲倦的機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速有效的處理問題。
僅僅是第一天,姬年就感受到急診科彌漫的那種緊張氛圍。
“快,這邊需要心肺復蘇,你們幾個趕緊過來幫忙。”
“病人大出血需要緊急搶救止血,另外趕緊送二袋子a型血。”
“通知xiong外一科,血液科的教授過來會診。”
……
隨后的幾天時間里,姬年就將身心全都投入到實習中,他發現急診科真的是一個非常鍛煉人的地方。在這里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各種病癥,能夠初步判斷患者的各種病因。最關鍵的是陳文祥的耳提面命,讓他受益匪淺。
嚴格說起來姬年并非是純粹中醫,而是中西結合,用兼容并包來形容最合適。
但不管是姬平生還是劉徹悟,他們側重的都是中醫,因此姬年所見識到的西醫,多數都是在學校中學習的和書本上傳授的,哪里有親身經歷的實踐來的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