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冉是一名剛加入校文學社的高一新生,第一次參與社刊的編輯,非常緊張。
社長給小冉分派的版塊是這期社刊的最后一塊內容。
按校文學社的傳統,一般社刊期號為單數時,最后一個版塊為“人物訪談”,而期號若為雙數,會采用“詩歌鑒賞”作為一期的結尾。
這一期恰巧是單數。
帶小冉的學姐名叫周雪,周雪跟小冉說:“人物訪談很好做,分四點。明確對象,編寫問題,訪談實踐,最后再文字匯總。”
周雪說:“咱們先確定一下這次的采訪對象,小冉,你有沒有什么想法?”
小冉初來乍到,連自己班級老師都才剛認全,她搖了搖頭。
周雪說:“不急,還有一星期,今天先回去吧,有點晚了。”
“好。”
小冉回到家,看了看學姐給她的歷屆社刊中關于“人物訪談”的內容,采訪對象大多是學校領導和一些校內知名學生。
小冉看完又刷了會兒手機,屏幕顯示qq空間有新動態,小冉點擊刷新,出現一條同學轉發的視頻。
小冉點開,一個唱歌視頻。她白天閑著沒事去看過比賽現場,聽說這個視頻里的這個男生是高三學長。
小冉跟著視頻里的人輕輕哼歌。
學長清秀白凈,抱著吉他的模樣很帥,聲音清澈低柔,像是緩緩訴說一個遙遠的故事。
視頻放完,小冉摸了摸不自覺發紅的臉。
第二天,小冉起遲了,踩點到班級時語文課代表已經把作業收完送去辦公室。
她只好自己跑一趟。
去教師辦公樓需要經過高三樓,小冉匆匆從一樓長廊穿過,偶一轉頭,看見了高三光榮榜上一個熟悉身影。
小冉驚訝地停住腳步,她不會認錯,她昨天才見過真人,晚上還刷到了視頻,這是那個學長。
學長是年級前十,有一門還是單科第一。
好厲害。
小冉腦中飛快地閃過一個念頭。
中午,小冉和周雪開小會。
小冉試著提出想法:“學姐,我想到一個人……”
“我們是不是可以采訪高三九班的陳敬學長,我看到他在高三的光榮榜上,而且他剛參加過十佳歌手比賽,發揮得也很不錯,采訪的問題應該會比較好想……”
周雪莞爾,“巧了。”
周雪昨晚也刷到了那個視頻。
不知道是當時在場哪個膽大包天帶手機的同學拍的,上傳到了學校貼吧,又被轉去qq空間。
“我也想的是他,聽說這個學長還是從普通班升到重點班的。”周雪對陳敬略有耳聞,“也可以圍繞這一點問些積極正面的問題。”
周雪是個行動派,當天就帶小冉擬出了十幾個問題,第二天下午放學便去高三九班找到了陳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