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攤開的《天寶兵籍》顯示,王忠嗣麾下十六萬七千鐵騎,光是陌刀隊就抵得上一個小國的兵力。
更不必說那支威震吐蕃的“玄甲重騎”,連阿拉伯帝國的探子都在密報中稱之為“鐵山”。
次日隴右節(jié)度使府邸,朱門深鎖,甲士環(huán)列。
唐軍精銳持戟而立,戒備森嚴(yán),飛鳥難入。
府門處,將校往來如織,或疾步而出,或快馬而入,一派軍務(wù)倥傯之象。
此處正是身兼朔方、河?xùn)|、河西、隴右四鎮(zhèn)節(jié)度使王忠嗣帥府。其人治軍如鐵,令出必行,麾下將士莫敢不從。
府內(nèi)正堂,王忠嗣端坐案前,但見其人身長八尺,體若鐵塔,一身明光鎧映日生輝,兜鍪下劍眉星目,不怒自威。
其容貌之俊朗,若行走市井,必使長安仕女?dāng)S果盈車。然此等玉面郎君,卻是開元年間最負(fù)盛名的統(tǒng)帥。
玄宗朝雖名將輩出,然無人能出其右。
此刻,王忠嗣正批閱軍報,其目光如電,揮毫如飛,案頭堆積如山的文書轉(zhuǎn)瞬即空。
左右親兵習(xí)以為常,每得一令,即刻傳示。
府外諸將得令,皆面露喜色,疾趨而去。
忽聞“咚咚”腳步聲震地而來,一員虎將掀簾而入,但見此人身長九尺,虎背熊腰,步履生風(fēng),顧盼間豪氣干云。
“哥舒翰,何事?”王忠嗣頭也不抬,沉聲問道。
來人正是日后名垂青史的哥舒翰,其少時乃長安游俠,仗劍任氣,急人之難。年至不惑,方投筆從戎,效力隴右。
王忠嗣獨(dú)具慧眼,不以年齒論英雄,破格擢拔,使其終成一代名將。此事后世史家每每稱頌,謂王忠嗣知人善任,有國士之風(fēng)。
歷史最終印證了王忠嗣的過人之處,他不僅是用兵如神的統(tǒng)帥,更是慧眼識珠的伯樂。
哥舒翰的赫赫戰(zhàn)功,正是對其識人之明的最佳注腳。
而王忠嗣麾下,另一位被其慧眼擢拔的將才,便是日后威震天下的李光弼。
“大帥!”哥舒翰聲如洪鐘,抱拳稟報,“陛下又遣使傳旨。”
王忠嗣終于抬起頭來,眼中銳光一閃:“又是催我攻打石堡城?”
“大帥明鑒!”哥舒翰由衷嘆服。
王忠嗣眉頭深鎖,沉聲道:“石堡城地勢險絕,吐蕃舉國死守,強(qiáng)攻必?fù)p兵折將。我王忠嗣用兵,從不以將士性命作賭。此戰(zhàn),我絕不點(diǎn)頭!”語氣雖平,卻如鐵鑄般不容置疑。
哥舒翰面露憂色:“大帥,陛下連番下詔,言辭一次比一次嚴(yán)厲。即便大帥深得陛下信愛,長此以往,恐怕”
“無妨。”王忠嗣抬手打斷,“縱使削爵罷官,此戰(zhàn)我亦不會出兵。”他眉峰如劍,沉吟道:“高仙芝攻下小勃律,雖是大捷,卻讓陛下對石堡城更加執(zhí)著,此事確實(shí)棘手。”
正說話間,親衛(wèi)疾步入內(nèi):“稟大帥,安西都護(hù)府報捷使者、驍勇校尉李乾求見。”
“求見?”王忠嗣嘴角微揚(yáng),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此人倒是機(jī)敏,可惜——對我無用。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