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館的人一聽他們來自安西都護府,立刻殷勤接待,安排得妥妥當當。
安頓停當后,李白問李乾:“李校尉可是要去兵部報到?”
“不急,”李乾如實相告,“在下打算先去拜會李丞相。”
這位李丞相,正是當朝權相李林甫。
“什么?”李白聞言勃然大怒,“你放著兵部不去,反倒要先見那個奸佞?”
李林甫,大唐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其“口蜜腹劍”的典故流傳千古。
史書對其專權誤國、妒賢嫉能的記載可謂罄竹難書,后世每每提及,無不切齒痛恨。
而更令李白憤懣的是,正是這位權相一手阻斷了他的仕途。
當年李白在賀知章與玉真公主的舉薦下得見玄宗,其才華橫溢令天子龍顏大悅。
然而李林甫嫉恨英才,屢進讒言,致使李白最終落得個“賜金放還”的下場,報國無門之痛,至今仍是李白心中難以愈合的傷疤。
此刻聽聞李乾進京程。
李白聞言一怔,臉上怒色稍霽,追問道:“那第二個緣由是?”
“其二嘛”李乾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是要借勢而為。”
“借勢?”李白劍眉微蹙,沉吟不語。
“李翰林明鑒。”李乾正色道,“以安西都護府現有兵力,若要與大食正面交鋒,實屬力有不逮。大食雖國力不及大唐,但畢竟幅員萬里,可調之兵動輒數十萬。若倉促開戰,我軍勝算恐不足四成。”
李白出身西域碎葉城,對故土形勢自然關切。聽罷這番分析,不禁微微頷首。
“要增強安西軍力,自然要找大都護府籌措。”李乾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無論這大都護姓甚名誰,既然在其位,就當謀其政。我此去,就是要借這個勢。”
確實,面對能動員百萬大軍的阿拉伯帝國,安西都護府現有的兵力實在捉襟見肘。
而增兵要餉這等大事,不找兼任安西大都護的李林甫,又能找誰?
這看似與虎謀皮,實則是最便捷的途徑。
畢竟加強邊防本就是安西大都護分內之事,只要應對得當,諒那李林甫也不敢公然推諉。
李白恍然大悟,面露慚色,拱手道:“是在下思慮不周,錯怪了校尉。李某在此賠罪了。”
“李翰林言重了!”李乾連忙還禮。他素知李白性情耿直,這般坦蕩認錯的態度,反倒讓他心生敬意。
當下,李乾便命裴厚等人備齊厚禮,準備前往拜謁那位權傾朝野的宰相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