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布提出歸還石堡城和大非川的要求,不過是為后續和談鋪墊,他自己也心知肚明這不可能實現,只得再次退讓:“監軍,吐蕃與大唐百年交好,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墀德祖贊迎娶金城公主。懇請看在兩位公主為兩國帶來的情誼份上,歸還積石山吧。”
唐軍已深入吐蕃腹地,要求歸還石堡城和大非川確實不現實,但積石山或許還有商榷余地。
畢竟積石山天險難攻,唐朝這次雖僥幸突破,下次未必再有此等運氣。若吐蕃能收回積石山,必定會重新布防,使其更加固若金湯。
“友誼?吐蕃何時將兩國友誼放在心上?”李乾冷笑反駁,“大唐以誠相待,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可吐蕃卻屢屢犯邊,一旦戰事不利,就搬出公主周旋,美其名曰維護友誼,實則緩兵之計。待喘息過后,又對大唐刀兵相向。你說,大唐還會再上這個當嗎?”
文成公主入藏雖帶來二十余年和平,但這并非源于友誼,而是形勢所迫。
其一,吐蕃初統一,國力尚弱,亟需休養生息;其二,唐太宗在位時唐朝強盛,吐蕃難以抗衡;其三,或許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確有幾分真情。
但政治聯姻中,真情實感又有幾何?
至于金城公主,純粹成了吐蕃的政治工具。墀德祖贊借她之名,進可攻退可守。準備充分時就大舉犯唐,占不到便宜就搬出公主求和。
這套把戲在唐中宗、睿宗時期屢試不爽,直到李隆基即位后唐朝國力強盛,方才失效。
李乾這番剖析直指要害,貢布啞口無言,只能張大嘴巴,半晌說不出話來。
每當吐蕃處于劣勢,就會祭出“友誼”這面大旗,向來屢試不爽。可這次卻徹底失靈了,貢布的心直往下沉。
更讓他心驚膽戰的是,李乾接下來的話:“墀德祖贊最擅演戲。每次被大唐擊敗,我朝遣使問罪時,他不僅搬出金城公主周旋,還要拿出太宗皇帝的圣旨,自稱‘甥舅之親’,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知錯就改的模樣。可一旦緩過勁來,照樣揮師東進。大唐不會再上當了!為了兩國真正的友誼,積石山還是由大唐掌控為好。”
金城公主入藏后,就成了墀德祖贊的護身符。他抓住一切機會對大唐下死手,一旦失利就搬出公主周旋,再配合精湛演技和太宗手詔,這套把戲從未失手。
這本是墀德祖贊的“撒手锏”,如今被李乾一語道破,貢布幾乎要吐血。
積石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讓大唐吐出來幾乎不可能。
貢布愣了片刻,只得退而求其次:“監軍,積石山是吐蕃的門戶,關乎國本。若大唐執意不還,吐蕃唯有血戰到底!”
“血戰到底?”李平西冷笑一聲,“大唐就怕你們不來!有什么手段盡管使出來!”
這話說到了眾將心坎上。數十萬唐軍深入吐蕃腹地,最不怕的就是吐蕃來戰。
“為了兩國友誼,吐蕃也不求全部收回,只要一半即可。”貢布苦著臉道,“這是看在情誼份上最大的讓步了。”
積石山天險,只要控制一座關隘就能鎖死整條通道。這話看似讓步,實則與全部收回無異。
“為了兩國友誼,大唐也不貪多。”李乾針鋒相對,“只要邏些城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