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侯虎踞西域,順水路而下吞噬天下的話,那么位于陳國防線邊緣,本來作為駐守一地的岳家軍兵團,恐怕就搖搖欲墜了。
若是岳家軍重歸岳鵬武。
岳鵬武歸于麒麟軍。
那幾乎就是把陳國給砍下一條胳膊了。
而李觀一大勢洶涌。
即便是在城池之內,魯有先仍舊穿著一身的重甲,巍峨站在那里,他只是四十余歲,但是就這西域兩年時間,鬢角竟然已經有了些微的白發。
他抿了抿唇,死死盯著鎮西雄城。
扼守李觀一崛起的大勢,這里,不能夠失守,一旦失守,其踏西南,奪水路,歸江南,岳鵬武歸來,岳家軍兵團十余萬人重新歸于岳鵬武麾下。
魯有先有一種自己正在面對著波濤洶涌的浪潮之感,這大勢洶涌,在青史之上也有記載,往往都是一個時代的霸主即將要崛起的跡象。
時來天地皆同力。
而自己,就是擋在這一股天地同力之前,螳臂當車之人。
可即便如此,這肅穆的名將臉上仍舊不動聲色。
只是將自己的擔憂全部寫下來,然后以密信,借助異獸之力傳遞到了陳國都城,希望能夠盡可能限制在應對應國的前線邊疆的岳家軍,至少要小心。
“天下洶涌,而我陳國疲敝,末將魯有先當竭盡全力,攔住秦武侯兵鋒,若可以得數月之間隙,則我陳國可復元氣,可斬秦武侯大勢。”
“愿陛下廣開言路,知人善任,勿因奸佞,橫生枝節。”
“天下英才諸多,非李觀一一人,而陳國之大,地方萬里,非只因狼王陳輔弼一人的韜略而興盛,因狼王一人之隕而衰敝。”
“愿陛下忍數月之屈,末將當使國家轉危為安。”
陳鼎業收到了奏折之后,先派使臣前往應國,這一日,陳國和應國忽然都頒布了新的政令,并且表示和陳國重新修復關系,開放互商。
應國在各方邊疆都放松對陳國的戒備。
而對于岳家軍軍團負責的那一部分,則是加強了軍備。
而陳國則調遣軍隊前往鎮西雄關,支援魯有先。
率軍之人,正是夜重道,周仙平,并有在北地戰場之上嶄露頭角的戰將韓思遠,拓拔陽,支援鎮西城,陳國和應國都有人看出來了李觀一的大勢。
這兩個中原大國都意識到。
自己想要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就不能讓李觀一也休養生息。
這一幫年輕的勢力如果也休養生息的話,怕是陳國和應國半夜都要睡不好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