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當年在太平公麾下時的那樣。
他打算寫一封回信,告訴李觀一,需要等待時機,才能夠回去,需要沉穩,不可以依靠一時的秉性和豪烈,就采取行動,需尋一契機,乃率軍歸來。
然后,三十余歲,已經歷許多變得沉穩的岳鵬武看到了李觀一那一封信箋的最后。
和之前多少是談論天下大事的沉穩筆鋒言談不同。
這一封更短暫的手信,筆觸都更為熾烈,顯而易見,是李觀一真實的情緒激蕩——
【岳帥,天下亂世三百年,我中原陸沉,大國分裂,百姓苦楚,不得太平,而今四方未定,內有兄弟睨于墻,外有異族虎視,我雖不才,愿以此身補天裂】
【不知岳帥可愿相助,一并收拾這天下山河】
【讓這天下萬萬千黎民百姓,從此站起來,不受欺辱】
【我在這里等著大帥,何日歸來,你我同袍,復我河山】
【北伐,北伐!】
之后是一首未曾完成的詞。
上闕尚好,下闕猶有不協調,但是那一股烈烈之氣,男兒豪情,就從心中炸開,滾滾升騰起來了。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當年恥,猶未雪。天下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敵國城闕。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突厥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下闕,未完,未盡,未竟。
可是那一股烈烈之氣已足夠撲面。
已經三十余歲,已經沉穩許多,已經自認為,不再是如同當年那樣魯莽豪壯的岳鵬武安靜許久,目光看著那【收拾舊山河】,又落在上面那四個字。
【北伐,北伐!!!】
諸多情緒,豪情,看到這情報,這會師,這天下之后被岳鵬武壓下的那豪氣升騰。
許久后,岳鵬武的雙目之中。
一絲絲火焰控制不住燃燒起來。
“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