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幾個老臣,商容、聞仲、黃飛虎等人,都上前請帝乙下旨,讓子受當(dāng)場展示。畢竟這事不是別人說的,乃是大王子所講,極有可能是真的。
本來不管真假,帝乙都不愿意在群臣面前讓自己的兒子出丑,然而有時候他也無奈,不讓子受展示一番,無以服眾。
他只好無奈的對肖宇清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寫幾個字,讓大家看看。”
隨后,他語重心長的在對肖宇清,說道:“子受,你可萬萬不要讓孤失望啊。”
肖宇清當(dāng)然知道,這次事關(guān)重大,若是自己當(dāng)真寫不出,那以后必然失寵,就算是帝乙再不愿,也只能讓子啟當(dāng)太子;反之,自己一旦寫出字來,子啟再無翻身機(jī)會,以后群臣不會擁護(hù)他。
他暗自慶幸,自己當(dāng)初的決定是英明的,要不是這一年的時間,他還真是文不成、武不就。
但是當(dāng)下,他哪里有絲毫的畏懼,接過毛筆,在旁邊的柱子上,寫下了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身子受就會寫字,再加上肖宇清又和姜尚學(xué)了一段,三種字體融為一體,既顯得儒雅、大氣、又不失王者之風(fēng)。
群臣看到子受的字,都是贊不絕口,再看到詩中的內(nèi)容,更是佩服,一個個都是贊不絕口,“太子鐵畫銀鉤,落筆剛勁有力,更勝從前,而且詩中內(nèi)容更是讓人深思,太子真是文武全才,才思敏捷,必可成為一代明君。”
帝乙也是覺得子受的字和以前不太一樣,多了很多成分,不過沒有多想,也只當(dāng)他是這一年之內(nèi)的變化導(dǎo)致的,不過得到了大家的贊賞,總是好事。看到太子如此爭氣,他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氣。
而子啟則是滿臉通紅,他也沒想到,自己的破釜沉舟,什么都沒博來,本來想著子受一年前受傷,這一年更是音信全無,應(yīng)該是想辦法恢復(fù)自己的識字本事,既然這么久沒有現(xiàn)身,那他的讀寫本事自然沒有恢復(fù)。
哪知道子受不但文字更勝從前,而且詩中之意,也是頗和當(dāng)前意境,讓他羞愧難當(dāng),而且他為了太子之位,已經(jīng)和子受撕破了臉皮,恐怕兄弟情義再難修復(fù)。
而此時很多讀了七步詩,回過味來的大臣,看向子啟的目光,明顯多了一些鄙視的意味,雖然沒有人掛在嘴上,但是子啟依然能感受到那火辣辣的目光。
此時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jìn)去,這一次真是賠到姥姥家了,不但失去了子受這個兄弟,失去了帝乙的信任,也在群臣心中留下了一個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形象。
而帝乙畢竟還是不愿意這皇家的事請?zhí)^丟臉,也沒有多說什么,直接宣布,“子受文采過人,而且這一年不辭辛勞為孤分憂,勞苦功高,孤決定為子受賜婚,五日后成婚。”
此言一出,眾人又是一片嘩然,太子大婚,這是好事,不過他們怎么從未得到任何線索,也不知道太子妃是何人。
帝乙示意眾人安靜,隨后他對著眾人說道:“太子妃乃是東伯侯姜桓楚之女姜容,明日就到朝歌,諸位卿家,可以早早回去安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