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聞宵笑著應(yīng)一聲。
接著郁離總算去堂屋吃飯。
周氏坐在堂屋等她,這是她的習(xí)慣,知道郁離午后會回來,她都會在這里等她,給她盛飯。
見她回來就直奔房間,她也不在意,反而笑瞇瞇的。
郁離從背簍里取出今兒賣桌屏的錢,一共六兩給她。
“不是五兩嗎?”周氏疑惑地問,掌柜曾說,繡莊收的桌屏可以給三兩到五兩,因她做得用心,估摸能到五兩。
郁離將掌柜的話和她說了說,周氏頓時恍然。
在青石村待久了,她總是忘記自己所學(xué)的刺繡針法是和京城那邊的繡娘學(xué)的,而且還是世家大族的繡娘,技藝自然不是民間的繡娘能比的,那掌柜只要有眼光的,便知道它的價值。
她有些不安,生怕會引來什么麻煩,爾后看了看郁離,又將這股不安壓下。
都過去三年了,應(yīng)該……沒什么了吧?
-
下午,郁離睡了一覺醒來,便見郁銀坐在堂屋里繡花。
現(xiàn)在郁銀跟著周氏學(xué)繡花,都是早上來,快到午時回家吃飯,下午再來,待到傍晚。
雖然周氏熱情地要留飯,但她不好意思蹭飯,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難,她哪里能留在人家家里白吃。
見到郁離,郁銀乖巧地叫一聲大姐,起身給她倒茶水。
郁離將繡莊送的布頭拿出來給她,讓她用來練手。
這也是周氏提議的,周氏現(xiàn)在主打繡桌屏,看不上這些布頭。
“這要多少錢啊?”看到這么多的布頭,郁銀很欣喜,這些布頭雖然零碎,卻有些面料比較大,可以拿來做荷包,能做很多荷包呢。
郁離說不要錢,繡莊免費送的。
郁銀高興地收下,軟軟地向她道謝。
接著郁銀一邊繡花,一邊和郁離閑聊,主要是說一些郁家的事。
“……咱們家的墻已經(jīng)砌好了,和阿爺、阿奶、大伯、三叔那邊隔開。二姐當時叫人送磚瓦和黃泥過來砌墻時,阿爺阿奶他們很不高興,直到二姐說是大姐您同意的,他們才沒說什么。”
郁老太太他們確實不會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