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怔了會兒,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她就知道,大姐一定會支持她的。
別人會覺得她的想法大逆不道,覺得女子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如何能不嫁?可她姐卻說,她高興就好,不必被世俗的規(guī)矩拘束。
郁金忍不住笑著說:“大姐,阿爺阿奶去縣城找大伯他們,不過大伯他們好像沒理他們,當(dāng)天他們就回來了。”
甚至看起來還有些灰溜溜的模樣。
這讓郁金有些幸災(zāi)樂禍。
她知道,大伯肯定也不想她招婿,但大伯哪里還有膽子阻止?萬一又被她姐按在地上跪一次……
那可真是臉都沒了。
這也是她得知老兩口去縣城找大伯他們時,她絲毫不擔(dān)心的原因。
郁金還聽說,這一年,大伯他們其實過得也不怎么好,郁琴在楊家不是那么得臉,估計是楊家已經(jīng)知曉,郁家大房和郁離鬧崩的事。
縣城里,誰不知道傅舉人對妻子十分珍愛,就連她殺豬都不介意,還親自去肉鋪接她。
有些讀書人嫌棄這事,到傅舉人面前說三道四,反而被他疏遠。
最后大家都明白,傅舉人非常重視妻子,既然妻子與娘家大房不睦,眾人自然也不會上趕著去討好郁家大房的人。
楊家當(dāng)初會娶郁琴,正因為傅聞宵這個小三元。
他們看好傅聞宵,想和傅聞宵結(jié)為姻親,再加上某些原因,便給楊家長子聘娶郁琴。
結(jié)果,就連郁琴出嫁,郁家二房的姑娘都沒幾個過去,更不用說傅聞宵。
作者有話說:
今天
◎不甘◎
今日的青石村十分熱鬧。
這一大早,便有不少賓客來到村里,除了那些被邀請的讀書人外,還有不少是和青石村沾親帶故的,以及一些不請自來的。
來者都是客,青石村這邊自然不會特地趕人。
這次村里擺酒的地方,仍是在祠堂前的那片空地。
祠堂邊上就是村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