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銜春如實道:“也沒什么,這宅子實在是氣派,我對傅賢弟的身份有種不真實感。”
甚至生起一種陌生的隔閡。
這里是內城,周圍住的都是皇親國戚,像汪家這樣的身份,還真沒什么機會來這里。
也因此,讓他有種不真實感,好像傅賢弟不再是他的賢弟。
汪夫人失笑,正要說點什么,就見傅聞宵和郁離親自迎出來。
“汪兄、嫂子。”傅聞宵笑道,“你們來了,快進來。”
郁離也親熱地過來拉汪夫人,“蘇姐姐,一直等著你來呢。”
兩家關系好,他們在山平縣就認識了,從南地一起進京,其中的情份不是旁人能及的,郁離和傅聞宵待他們都極為親切。
看到傅聞宵,頓時什么陌生、隔閡都沒了,汪銜春笑是很是開心。
“傅賢弟、弟妹,恭喜你們啊。”
夫妻倆向他們道喜,不管如何,傅聞宵如今成為鎮國公,郁離是鎮國公夫人,可以說是大慶朝最年輕的國公和國公夫人,就算前朝也少見,應該祝賀他們。
郁離和傅聞宵引他們到一處花廳歇息說話。
聊了會兒,汪銜春有些可惜地說:“原本還以為,可以和傅賢弟一起進翰林院的……”
瓊林宴結束后,按照以往的流程,狀元、榜眼和探花不必參加翰林院的館選,可以直接入翰林。
不過現在這情況,也沒人敢讓一個國公爺去翰林當個從六品的修撰。
傅聞宵這些天都是閑賦在家,等著老皇帝那邊的安排,以老皇帝對他的寵愛信任,肯定不會讓他去翰林院。
汪銜春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日后想見傅賢弟可不容易。
相比起來,他更喜歡在山平縣的日子,自由自在,無事還可以去找傅聞宵探討學問。
“說這做什么?”汪夫人嗔怪了聲,對傅聞宵道,“你別聽他胡說八道,他昨兒沒歇息好。”
汪銜春正要開口,傅聞宵笑道:“無妨,我知汪兄之意。”
他又表示,兩家乃通家之好,不管如何這情誼都不會變,日后他們隨時可以過來。
這話讓汪銜春很高興,雖然身份轉變,傅賢弟卻沒有變,仍是他熟悉的傅賢弟。
他很快就撇開那些有的沒的,兩人愉快地聊起來。
隨著時間流逝,來的客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