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這活的都是一些窮人家的婦人,這姑娘還年輕,要是干得太多,只怕將腰都累壞,實在不值當。
從好心的大娘這里了解到漿洗衣物的錢確實少得可憐后,郁離就斷了接這活的念頭。
這一天得到的工錢,只怕都不夠她吃一頓米糧的錢,更不用說養家什么的。
告別好心的大娘,郁離繼續朝前走。
第一次來縣城,對她來說哪都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選擇邊走邊看,順便熟悉一下路。
拐過一條街,正好看到路邊有一家繡莊。
郁離看了看,確認牌匾的字是“錦華繡莊”后,便走進去。
錦華繡莊并不是縣城最大的繡莊,來頭卻不小,據說東家是府城那邊的人,而且這里收繡品給的價格比較公道,很多人都喜歡將自己做的繡品送到這邊。
繡莊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兩個客人正在看衣裳,店伙計正在招待她們。
郁離進來時,一名店伙計迎過來,笑臉很熱情,并未因郁離的衣著寒酸而有所怠慢。
得知郁離是來賣繡品的,店伙計將她帶到柜臺那邊。
掌柜正在清點一些繡品,讓她將要賣的繡品拿出來。
郁離從背簍里拿出兩個包裹,將它們打開。
掌柜只是看一眼,便知道這兩個包裹里的繡品都是他們店里經常收的,一般都是一個月收一次,是鄉下那邊的人進城時順便送過來的。
像他們這樣的繡莊,也不是什么繡品都收,有嚴格的要求。
周氏的繡品就不必說了,功底非常好,做出來的繡品很受歡迎,不管什么繡莊都會收;郁銀的繡品沒什么圖案,勝在色澤搭配得好,心思靈巧,達到繡莊收繡品的標準,只是價格沒有周氏的繡品給的高。
掌柜心里有數,一邊清點繡品,一邊問:“我記得送這些繡品過來的是其他人,這次怎么是姑娘送過來?”
郁銀的繡品是郁家人送過來的,周氏的繡品則是由大壯送過來。
掌柜對送繡品的人也算是認識的了。
郁離道:“這是我婆婆和妹妹做的,以后都由我送過來。”
聞言掌柜便沒說什么,只是多看她幾眼,算是認了認人,免得以后她再送繡品過來不認識。
掌柜很快就算好繡品的件數,然后開始算錢。
他將算盤打得噼叭響,一邊說道:“你婆婆的繡品素來好,很受縣令夫人的喜歡,可惜數量不多。如果她有空的話,可以讓她繡點其他的,像是桌屏這種,繡得好的話,一件能給三到五兩。”
郁離眨了下眼睛,算是開眼界,原來刺繡好的這么賺錢的嗎?婆婆的繡品居然走的還是貴夫人的高端路線。
她又瞅了一眼周氏的繡品,確認是自己絕對不會的,只能遺憾放棄。
繡花針那么細的一根,捏著殺怪物可以,用來繡花什么的,那就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