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的房子并不大,格局差不多,進門便是一個小院子,進去是上下兩層的木制樓房,隔了好幾個房間,空間狹窄逼仄。
縱使是這樣的房子,一個月的租金也不便宜。
郁老太太過去敲門,將門敲得梆梆響,哪知并沒人應門。
郁老三將挑著的糧食放下,擦了把臉上的汗,說道:“咋啦?大嫂不在?”
每隔段時間,大嫂陳氏都會帶著小兒子、小女兒來縣城,待個十天或者半個月的。
理由也很正當,擔心縣城里的丈夫、兒子沒個女人操持連口熱飯都沒得吃。
是以郁家人對此也沒說什么,讀書是頭等大事,一切都以郁敬德兩人的讀書為首要。要不是城里的花銷太大,加上租的房子太小,住不下這么多人,說不定陳氏都想跟著住在城里。
這次不知怎么的,陳氏他們住得也久了一些,大半個月過去也不見回來。
郁老太太心里自然是不高興的,只是礙于陳氏有一個秀才爹,不好說什么。
隔壁鄰居聽到聲音,探頭出來查看,得知他們是來找人的,告訴他們:“陳嫂子不在,一大早就出去了,說是帶孩子回娘家?!?/p>
聞言,郁老太太越發不高興。
陳氏的父親陳秀才是青石村隔壁的。
自從考上秀才后,便在縣城租賃房子居住,方便讀書。
可惜這么多年一直考不中,止步于秀才,直到年紀大了終于死心,便在縣城買房,開了家私塾。郁老大當年就是跟著陳秀才讀書,因而與陳氏相識,方才能娶到陳氏。
郁老大和陳氏的兩個兒子便是在陳秀才這里讀書。
正因為陳秀才是郁敬德、郁敬禮的外祖父,兩人跟著陳秀才讀書免了束脩,郁家才能供得起他們,不然郁家不過是莊戶人家,哪里供得起兩個讀書人?
得知陳氏帶著小兒子、小女兒回娘家,郁老太太和郁老三只好轉去米鋪找郁老大。
郁老大是一家米鋪的賬房,白天時都待在米鋪,米鋪會管一頓中飯。
兩人來到米鋪,米鋪的店伙計得知他們是郁老大的母親和兄弟,進城給郁老大送糧,不禁多看他們幾眼,心里忍不住嘀咕。
這郁賬房平時自詡讀書人,妻子是秀才之女,頗有幾分目下無塵。
大伙都以為他是縣城人,平時吃穿用度頗為講究,沒想到他的母親和兄弟居然是鄉下的泥腿子,還要鄉下的兄弟給他送糧。
怪不得郁賬房從來沒在米鋪買過糧食,他們還以為他去其他米鋪買糧呢。
郁老太太和郁老三沒察覺到店伙計微妙的目光,他們在米鋪后院看到正在忙碌的郁老大。
乍然見到他們,郁老大眉頭就皺了起來,有些不悅。
他壓下這份不悅,問道:“娘,老三,你們怎來了?”
郁老太太見著最有出息的大兒子,心里的牢騷就忍不住,拉著他開始大吐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