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熊早已經習慣,轉過熊臉安慰小伙伴。
“吶吶?!眲e喊了。
“吶吶?!蔽覌屵湟恢边@么變態噠。
小小熊認命地攤開爪子,敞著白花花肚皮,仿佛自己是一只小熊玩偶。
暗中跟蹤的保護團隊,消耗99生命值爬到山上。
看到這一幕,瞬間萌得滿血復活。
小熊吸小小熊,還有更可愛的畫面嗎?
魂穿250三分鐘!
接下來大約兩周時間,喻以筠和小伙伴都呆在嘟嘟和母熊領地附近。
除了跟新認識的朋友一起玩耍,喻以筠嘗試尋找這片保護區其他熊熊。
找來找去,卻發現收獲甚微。
相比于其他幾個保護區,這片保護區地勢艱險,能夠開展的救護工作有限。
附近救助站能為大熊貓做的,只有檢測熊貓活動軌跡,在他們遇到危險時提供救援。
有幾次,救助站治好受傷熊貓,甚至沒辦法躍過懸崖和瀑布,將他送回原本棲息地。
最終只能跟附近保護區商量,為熊貓選擇新家。
迫于長期與外界隔絕,生活在這片區域的熊熊數量稀少,而且大多數沾親帶故。
當地工作人員只能將熊貓接下來,無法冒著風險將熊貓送回山上。
如果想要人為保護熊貓基因多樣性,只能把山里熊貓都帶下來,送到其他保護區。
可那種做法,導致當地保護區閑置事小,還會讓熊貓棲息地距離拉大。
按照動物學者對熊貓演化的研究,人類大規模破壞棲息地之前,這片區域是秦嶺大熊貓的‘中轉站’,連接兩片較大的棲息地。
由于人類鑿山修建隧道、開發度假區等等行為,導致一些熊貓被困在‘中轉站’。
芝麻湯圓走過的小熊之路,為保護團隊提供新思路。
可以通過改善環境、沿途栽種竹子的方式,將中轉站與東邊的棲息地鏈接,引導野生熊貓自行進行交流。
多年來致力于熊貓保護的工作人員,意識到這個方案可行,高興地揭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