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的唧唧唧,
它聽得似懂非懂。
但現在的嘎嘎嘎,聽起來絕對是自己同類幼雛啊!
四舍五入,他肯定是自己的崽崽~!
未成年、單身雌性渡鴉,受到母性本能驅使,立刻發出‘嘎嘎嘎’聲音回應,
溫柔安撫饑餓的幼崽。
與腦容量能達到7000毫升以上的虎鯨不同,鷹科猛禽大腦跟身體的比例極其不協調。
白頭海雕體重達到10斤以上的情況下,腦容量大約只有10毫升左右。
相比之下,體重大約2-3斤的渡鴉,腦容量接近15毫升,絕對是猛禽界的愛因斯坦。
然而,即便腦子更聰明的鴉科大佬,多數情況依然憑借本能行動。
區區兩位數的腦容量,不足以支撐它們具備‘語言’這種需要大內存的功能。
無論鴉科還是鷹科,剛出生的猛禽幼崽同樣細脖子大眼睛,渾身覆滿細軟絨毛。
大多數時間,就連親鳥也很難認出哪個是哪個,主要依靠叫聲辨別同類。
此時此刻,多學一門外語的好處就體現出來啦~!
“嘎嘎~嘎嘎~”
喻以筠好歹跟鴉大佬朝夕相處兩年多,雖然聽不懂鳥語,模仿它的叫聲絕對以假亂真。
年輕鴉鴉沒有下載反詐app,輕易被小啾啾迷惑,發出‘嘎嘎嘎’聲音作為安撫,然后迅速張開翅膀飛出鳥巢覓食。
渡鴉體型比白頭海雕小得多,鳥喙沒有彎鉤,爪子更纖細,因此沒辦法出海捕魚或者捕殺較大的獵物。
即便捕食能力不如鷹科猛禽,渡鴉卻能在每個繁殖期產下3-7枚蛋,其中一大半幼鳥能夠順利活到離巢。
該隱亞伯綜合癥在渡鴉窩內并不明顯,主要因為大渡鴉非常擅長做飯,能夠給幼崽提供足夠食物。
渡鴉屬于絕對的機會主義者,食性很雜。
它們敢冒著危險跟猛獸搶肉,能夠接受重度腐爛的動物尸體。
找不到肉的情況下,渡鴉能夠依靠果實和種子喂養幼雛,大大增加雛鳥的成活率。
它們的爪子無法捕殺大型動物,對付小型動物綽綽有余。
兩分鐘前剛剛喜當媽的雌性渡鴉,展開漆黑如墨的羽翼在空中盤旋幾圈。目光很快鎖定樹下面,一只剛鉆出洞穴覓食的斑頸鼠兔。
它攏起翅膀,悄無聲息落在較低的樹杈,死死盯著那只鼠兔。
等到斑頸鼠兔離開洞穴更遠的距離、周圍沒有其它遮蔽物時,渡鴉展開翅膀猛地向它俯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