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喻以筠當華南虎的時候,曾經因為狩獵太累,試圖躺平擺爛,發出‘想體驗國寶生活’的感慨。
萬萬沒想到,當時的玩笑竟然一語成讖。
時隔六輩子,他果真成為棲息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繁衍八百萬年的中國代表性動物——大熊貓。
準確來說,應該叫大熊貓秦嶺亞種。
大熊貓經過幾百萬年繁衍進化,如今只有兩個亞種。
相比于人類更熟悉的指名亞種,即生活在四川區域的亞種,秦嶺大熊貓臉更圓嘴更短,堪稱貓界美熊。
簡單來說,四川亞種長得更像‘熊’,秦嶺亞種長得更像‘貓’。
秦嶺大熊貓通常生活在海拔大約三千米的山林間,因為在這個高度,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子長勢茂盛而且種類豐富。
棲息在秦嶺山頭的大熊貓,能夠在不同的季節,吃到不同的竹子和竹筍。
然而,過去幾百年間,由于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將原本的竹林改造成耕地。導致應該廣泛分布于北京到喜馬拉雅山脈的熊貓,原本連貫的棲息地,被分割成不到三十個互相隔絕的區域。
全國熊口普查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大熊貓總數不足1000只。
而棲息在陜西境內的秦嶺亞種,僅僅只有109只。某些被隔絕的棲息區域,野生熊貓僅存個位數。
避免親獸間近親繁殖的最小數量為,500只。
人們意識到,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證熊貓這一物種的基因多樣性。
那么再過幾十年,大熊貓會重蹈華南虎的覆轍,被宣布野外滅絕。
中國保護大熊貓歷史,遠比想象中更早。
國力尚不發達的1958年,便設立了四川臥龍保護區,此后又陸陸續續設置67個大熊貓保護區。
2021年,中國正式設立橫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致力于保證國寶的基因多樣性。
經過幾代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大熊貓受威脅等級終于從‘瀕危’降到‘易危’。
問題在于,受威脅等級降低,并不代表野生大熊貓沒有滅絕的風險。
根據全國第四次熊口普查數據顯示,四川省境內的野生大熊貓數量,已經達到1387只。
與此對比,棲息在秦嶺腹地的大熊貓,僅有345頭,甚至不滿足避免近親隔離的最小要求。
當初,喻以筠接管‘猛虎歸山’野化任務,常常會跟隔壁的秦嶺大熊貓保護組織的工作人員共情。
雖說華南虎放歸實驗基地,與大熊貓保護區不在一片山頭。
但大家都在秦嶺這嘎達混,抬頭不見低頭見,經常召開交流會,學習對方先進思想。
兩種‘國一’的保護工作,都處于現在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