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團隊理所當然認為,他們對當地環境還算滿意,打算長期留在這片區域定居。
哪知道,豐收的秋天來臨,山里筍筍和野果最多的時候,小熊們再次踏上征程。
偷偷摸摸尾隨的工作人員,發現熊熊按照原路線繼續往西,忍不住犯嘀咕:
再這么走下去,往南去四川,往北去甘肅。
甘肅和四川兩省都有野生大熊貓,卻屬于不同的亞種。
根據研究,兩種熊貓至少三十萬年沒有互動,已經形成地理隔離。
國內保護大熊貓的前提,主要是‘尊重野生動物習性’。
保護工作開展多年,蜀、隴兩地保護團隊,從未想過將四川野生熊貓送到陜西,或者將陜西野生熊貓帶到四川,唯恐造成‘混血虎鯨’類似的悲劇。
如今,陜西山生山長的野生熊貓,即將逼近省界,惹得工作人員無比頭疼。
阻止吧……妨礙動物正常生活。
不阻止吧……山對面的熊,跟他們不是一類熊,三只熊熊容易遭到孤立。
即便順利適應新環境,外來亞種與本地熊貓結合,生下的串串熊血統不純容易被排擠。
幸好,在工作人員愁禿了頭之前,三只熊熊改變方向了。
喻以筠不認得路,但知道省份大致分布。
再往前走下去,自己即將達成‘得隴望蜀’成就。
作為動物保護領域的資深學者,即使喻以筠自己想去四川熊熊家串個門,但絕對不能帶著紫薇和小小熊跑過去。
萬一兩只小熊養成習慣,以后閑著沒事就去四川溜達,勢必影響兩個亞種的基因純度。
就好比他們野化華南虎,必須投放在華南虎原本棲息區域,不能投到東北或西伯利亞區。
假如東北虎和華南虎頻繁接觸,要么消失一種,要么消失兩種。
喻以筠模模糊糊瞧了眼西邊,暫時收起得隴望蜀的野心,按照原計劃繼續往北爬。
打從最開始,他目標就是山那邊的熊。
剛翻過幾座高山,又鉆過幾個隧道。
三只熊熊憑借自身力量,實現從南方熊到北方熊的轉變。
喻以筠邁著身為國寶的囂張內八,在一眾不敢違停的司機注視中,帶著兩只小熊鉆過最后一個隧道。
眾所周知,秦嶺沿線的隧道,基本都修在主要城市境內。
芝麻湯圓鉆出隧道,順著山路爬了長長一段。
沒找到野生同伴呢,首先發現一大片被圍起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