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花
穆遷是接觸過《旭日初升》劇本的人,甚至親自執(zhí)導(dǎo)過這部劇一段時間,所以他很清楚,《旭日初升》放出的這部分片花,并不符合金木創(chuàng)作這個劇本的原意。
連原聲都舍不得用……
穆遷相當(dāng)熟悉顧思年的聲音,對方的氣息比之一般演員是弱了些,卻沒差到完全不能用的程度。
他想不通,為什么不用原聲?
并非本人的聲音和淡漠的神情同時出現(xiàn)時,這段片花帶給他的違和感便更加強烈。
穆遷沒忍住,撥通了好友的電話。
好友對片場外的一切一無所知。
“他們答應(yīng)我,會尊重我的意見,尊重劇本。”金木嘆了口氣,“剪輯部分我完全插不了手。”
穆遷還在劇組的時候,不管是對某個鏡頭的拍攝,還是對演員表演的指導(dǎo),對方都相當(dāng)尊重自己這個編劇的意見。
對方看似強勢,這份強勢實則只針對某些導(dǎo)演應(yīng)該強勢的地方,對劇本、對編劇,甚至對能夠完美演繹角色的演員,穆遷都保持了應(yīng)有的尊重。
新?lián)Q的那位肖波導(dǎo)演則不同,他明面上尊重自己,自己提出的建議,對方卻從未采納過。
雖說剪輯權(quán)歸屬導(dǎo)演,可自從《旭日初升》拍完之后,自己這個編劇像是被高高掛起一般,連劇集被剪成什么樣子都不知道。
《旭日初升》畢竟是他的心血。
金木道:“早知道我就再等等了。”
但金木很清楚,再給一次機會,他或許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他一直想看到《旭日初升》被拍成劇。
一個劇本從被投資方挑中,到搭建起班底,再到正式播出,經(jīng)歷的周期實在太漫長了,錯過一次機會,未必會有第二次。
這也是他內(nèi)心對顧思年不夠滿意,卻依然答應(yīng)和臨歌娛樂合作的原因。
穆遷不知說什么安慰好友,只得在電話里無聲地嘆氣。
……
穆遷對《旭日初升》放出的片花不夠滿意,卻擋不住臨歌娛樂和葡萄影視瘋狂為這部劇造勢。
臨歌娛樂一口氣為顧思年買了十多條熱搜,分時段投放到微博——
#顧思年演技進步#
#顧思年開竅只是一瞬間#
#表演的藝術(shù)顧思年#
葡萄影視則著重強調(diào)《旭日初升》這部劇的感染力,青年立志報國、煤油燈下書寫志愿的身影成為了永恒——
#又一部《燭火》誕生#
#熱血永不熄滅#
《燭火》和《旭日初升》題材相似,前者是十年前播出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在《燭火》中,一群青年風(fēng)光正茂,年輕時便在心底埋下了理想的種子,之后數(shù)十年,他們紛紛投身人類解放事業(yè),用生命鑄就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