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影評,“觀影日記”取的是《最純粹的惡意》這個標題,這就是他看完《面人》后最直接的感悟。
馬彥文這個角色的內心剖析起來,就是隱藏在人類內心最深處的惡,他只是沒有機會去散發罷了,一旦給他機會,他完全不介意將人性中惡的一面展現出來。
電影越是對朋友進行模糊,就越是突出馬彥文的惡。
“《面人》的看點,一在于馬彥文這個角色的人性。”
“二在于劇情的反轉,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被同一個場景、卻詮釋出兩種不同的信息震撼到了?”
“三則在于木瑯的鏡頭語言,那些最初看似無聊的鏡頭,實則都滿含深意,劇情越是往下推進,我們便越是接近馬彥文的內心,為他的惡所震撼。”
“在導演精妙的設計之下,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似乎也成為了任由他設計的面人。”
最新的影評里,“觀影日記”沒有太過強調陸煦的演技,用他的話說,以前強調過太多次了,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灌輸給他的粉絲聽。
“觀影日記”只簡略提了一句,認為《面人》完全可以讓陸煦再拿一座影帝獎杯。
從某種程度上說,馬彥文甚至比《黑白》里的崔凱文、《反轉都市》里的羅鷹更為復雜。
“木瑯找陸煦演這個角色再正確不過了,《面人》100分鐘的劇情,陸煦的演技撐起了90%。”
不過出于對陸煦的偏愛,“觀影日記”仍是分析了電影中陸煦表演的細節——他看第一遍時觀察得還不夠細致,這是看第二遍才挖掘到的。
他個人感覺,《面人》是他今年看過的影片中的最佳,雖然電影篇幅不長,卻有起承轉合,細節一點沒有落下。
“木瑯導演用幾千萬的拍攝成本,為電影市場貢獻了又一部佳作。”
“觀影日記”之所以認為陸煦能夠再拿獎,是因為電影中那些令人震撼的情節、那些令人后背發涼而不敢回味的情緒,幾乎都是由陸煦一個人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