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沒有料到的是,柳任農的語氣雖依舊溫和,話語卻頗為冷漠:“合同是我逼你簽的嗎?”
“25的排片,你的劇組可是享受了好幾天,院線方面有意見,我都替你推回去了。”
《歸期未定》導演:“……”
他現在仔細想了想,對于院線而言,一旦這個合同簽下,院線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無論劇組虧損多大,院線方面都有的賺。
而為了讓《歸期未定》在春節檔爭取到更多排片,劇組甚至出讓了部分上線平臺、影碟發售的利潤。
柳任農作為中間人,在其中也有進賬,除此之外,對方和院線的個人關系會因此變得更加緊密。
有損失的只是《歸期未定》劇組罷了。
“如果不簽合同的話,按咱們劇組的拍攝成本,營銷費高是高一些,還是能賺到錢的。”不管是編劇,還是和他關系不錯的攝影師,都在他這個導演面前表達過這一想法。
《歸期未定》不是商業大片,拍攝成本并不算太高,按正常電影拍攝-上映的模式,即使春節檔期間營銷費飛漲,《歸期未定》也早該收回成本了。
他惦記著排片與院線為劇組畫的大餅,殊不知,劇組早就在圈套里了。
而因為排片一直居高不下,《歸期未定》在觀眾群體中的口碑跌到了谷底,電影一開始的評分還有90、89,最近已經跌到了75。
即使《歸期未定》并沒有劇組宣傳的那么好看,可以電影的質量,評分也決計跌不到75這個數值,顯然是劇組已經徹徹底底把觀眾給得罪了。
高排片換來低口碑,那自然地,觀眾們更不可能去看《歸期未定》,一切都是惡性循環。
導演頭發都愁白了,想到自己的貪婪,他只能喝酒買醉。
他原先和柳任農抱怨票房,是想請對方幫幫忙,為《歸期未定》多宣傳宣傳,或者請院線方面修改修改合同,別對《歸期未定》那么苛刻——總不能從立項、選角到拍攝、上映,劇組兜兜轉轉經歷了那么多,利潤全被院線方面橫掃,劇組一分都落不著吧?
柳任農卻告訴他,合同是他心甘情愿簽的,合同上沒有一個角落出現了“柳任農”三個字。
導演的心在那時候已經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