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就是屢戰屢敗,各種折騰琢磨,今年這會才琢磨出毛衣——手巧的姑娘用兩根簽子織出來的,至于將羊毛紡、搓成毛線,也是個純手藝活。
許多福:“有多少?我都要了。”
他也沒還價,對方報什么價就給,都是大盛子民,純手工搓羊毛線又織成毛衣,這是辛苦活。
因為他出手大方也沒還價,賣貨的嬸子對他特別友善熱情,“年輕老爺真是好大方,每次來我們這兒進貨的商賈都會討價還價的。”
“你們怎么不自己拉貨出去賣?”許多福問。
嬸子說:“不行不行,外頭我們大盛話說不利索,路上也遠,我們就會做點東西,有時候緊缺了,還得讓村民做,把活分下去,要是有的村子會搓毛線,羊毛也漂亮收拾的干凈,一件毛衣給八十文,要是沒材料,光織的話,那就十五文到十八文……”
許多福聽了一通生意經,織毛衣賣貨這些生意不光是城里百姓受益,有工作崗位,就是底下的村鎮百姓也能賺點小零花錢。
這是好事。
嬸子是夷族人,她男人死了,現如今又嫁給了個戎族人,像嬸子這樣情況的很多,她們行當,還有許多女孩嫁給大盛人,自然嬸子說現在都是大盛人了。
“……連著胡大人都娶了好幾位呢。”
“大盛男人聰明些會做買賣,不過力氣小一些。”
“戎族男人力氣大但是愛喝酒,一動不動就動手。”
“夷族男人膽子小,我以前的丈夫就是膽子小,那會說打仗,他先跑了,也沒管著我們娘倆。”
許多福:“我還以為是戰死的,原來是丟了你們母子跑的,那他死了活該。”
“可不是嘛,老爺您真是跟胡大人一樣厲害的老爺了。”嬸子夸。
許多福:嘿嘿。
看出來了,西寧城百姓對胡慶甸還是很信重的。胡大人也是好手段,在這兒當政使四年,一座新城憑空而出,還想盡辦法搞經濟。
因為這邊百姓種植的話,土壤只適合種一些小青稞,種植面積還不大,要是靠種田養活所有百姓,肯定不行,食不果腹。
搞經濟很可行,用這邊的牛肉干、羊毛、皮具來換銀子,換黔雍城那邊的糧食,黔雍城種田大城,挨著撫江,氣溫適宜,當年王家囤糧,糧都放的發霉了,可見那邊多適合種田。
“你們毛衣很好看了,不過我想,要是毛衣做個開襟,就跟我現在穿的一樣,再鉤點西寧這邊特有的花啊小羊小牛可愛一些,縫到xiong口,做點小孩毛衣,套頭的,還有圍脖,能帶到外頭去賣。”
“我說的不是黔雍城,是北方,我覺得你們的毛衣很軟糯舒服,賣到北方,盛都城都是使得,要價再貴五倍都行。”
許多福給建議。
毛衣很輕便,也算是比較結實,不像瓷器,怕碎了。
“水路很方便的。”
嬸子聽了拿不定主意,“老爺你說的好,不過我們得慢慢來,還得問問胡大人意思,胡大人鼓勵我們多多琢磨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