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接下來的這道五指毛桃燉雞。
光聽名字可能會誤會,以為這道湯品是水果和雞湯的組合,但五指毛桃可不是什么水果,其實是裂掌榕的根。神奇的是,五指毛桃煮出來的湯帶著椰奶的香氣。
楊新知急哄哄地要盛上一碗,打開砂鍋蓋,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湯面已經浮起金燦燦的雞油,封住下層濃香的雞湯,用勺子蕩開油層去撈底下的清湯,再來幾塊雞肉。
這么一攪動,空氣中椰奶香和雞湯的香味更濃。
盛好的一碗先遞給俞青,楊新知又給自己撈了一碗,湊到嘴邊吹了吹氣就喝了一大口。這碗金黃的雞湯醇香中透著溫潤,椰奶的清香和豐腴的肉香糾纏在一起,并不覺得油膩,反而滋味清鮮。
喝上小小一碗,這份從舌尖緩緩流淌到心底的暖意,瞬間驅散了所有的寒意和疲憊。
“好香濃,比椰子雞還要香。”俞青點評道,“大自然真的好神奇,樹根竟然也能煮出椰奶的香味。”
楊新知笑呵呵的說:“大自然是很神奇,發現樹根有椰奶香的人也很神奇。”。
是啊,正是先人這份神農嘗百草的精神,才讓現代人的食材庫大大豐富起來,才有今天俞青和楊新知喝的這道五指毛桃燉雞。
一口氣喝完了湯,兩人才去撈碗里的雞肉,這雞在砂鍋里不知道燉了多久,已經軟爛脫骨,一夾就酥爛到骨肉分離。吃著卻并不干柴,入口無渣,只有在燉煮中滲入雞肉的繾綣椰香長久地在舌尖縈繞。
一鍋五指毛桃燉雞快要見底,夫妻倆點的主食才端上桌,不是南來飯館出餐慢,而是大家都吃得太快。除了經常給服務生一種“我記得菜上齊了,怎么都是空盤,難道是上錯了?”的錯覺,南荼覺得這沒什么不好,搞餐飲的都巴不得客人吃飯快,翻臺率高嘛。
兩人今天另辟蹊徑,沒選中規中矩的米飯佐餐,點了一道既算點心也可以算主食的粢飯糕。
粢飯糕做法簡單,米飯蒸熟以后,加入些鹽調味,再壓緊實切成撲克牌大小,油炸后就能出鍋。吃起來外面焦脆,內里綿軟,噴香松脆。
如果覺得單純的粢飯糕單調,少了那么點滋味,也有配咸口和甜口的醬汁一起吃的。有些餐廳還推出了粢飯糕配紅燒肉這樣的搭配,不管有沒有人痛斥這種做法是玷污了他們心中的粢飯糕,反正食物是要進肚子里的,有人買賬,不浪費就好了。
不推陳出新,一直守著老舊的那一套,現在街面上也不會有那么多美食餐廳了。
南來飯館的粢飯糕不僅配了醬,還把原本比較方正的粢飯糕切成了更好入口的長條,表面裹上一層烤得香脆的薄薄的紫菜碎,看上去頗有幾分海苔米餅的模樣。
不過吸引俞青目光的還是放在旁邊的一小碟醬料,這是什么醬,為什么會是這種清新的奶油綠色?看著還怪好看的。
“嘗嘗不就知道了?”楊新知看到老婆盯著那碟醬料目不轉睛,好像要看出花來似的。管他是什么,進嘴便知。
這倒是他過于自信了。
粢飯糕蘸上滿滿的醬料送進嘴里,入口先是一種清新綿密的口感,然后是紫菜碎的鮮香微咸,最后樸素的粢飯糕將所有風味包裹起來,和俞青小時候吃過的粢飯糕味道大不相同,卻毫不違和,只覺得這就是最完美的。